打架鬥毆受害者有權索賠嗎?

王志明律师

打架鬥毆常常涉及刑事犯罪。如果你是打架鬥毆事件中的一位受害人,你當然希望法律執法人員能夠懲治肇事者。但是刑事的起訴,並不一定能彌補你在事件中受到的人身傷害和精神創傷。

如果你在打架中受傷,你可能會有醫院的治療賬單和損失工資。誰需要支付這筆費用呢?你可以請求賠償嗎?本文將解答這些問題。

一、民事索賠

 

幸運的是,你可以起訴某人攻擊你導致人身受傷。即使他未受到刑事指控,你也有權向他進行民事索賠。為了在民事法庭上證明鬥毆事件,你需要掌握兩點關鍵的證據:

 

  • 一個會引起有害的,令人恐懼的攻擊性行為
  • 這個行為確實會引起受害者的憂慮,擔心有害的,令人反感的行為可能會發生。

雖然你不需要證明實際打鬥的行為,但是比威脅性話語更嚴重的行為是必須要存在的。在大部分情況下,你需要提供一些證據證明,你受到了的傷害,比如身體的,心理,甚至是金錢。

 

二、你可以告誰?

 

當你起訴一個毆打你的人時,他們也許沒有足夠的錢來賠償你的損失(特別是他們因為鬥毆被關進了監獄), 他們並不是唯一需要為你受到的傷害負責的人。

你還可以起訴,發生事件的地方,特別是當事故發生在酒吧時。有一條特殊的法律,叫做Dram Shop Law,如果他們的顧客已經喝太多了,場所是需要對他們行為負責的。你還可以向他們的雇主索賠,如果事件發生在他們工作的期間。

請立即致電王志明華人資深人身受傷律師(619)452-8107

 

人身傷害的法律是很複雜的,特別是涉及到打架的時候,如果你在打架中受傷,你需要聯繫一位有經驗的律師幫助你。

本文由王志明律師提供。王志明律師事務所在處理打架鬥毆人身傷害索賠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已多次代理公司及個人在加州及美國聯邦法院起訴和應訴,有豐富的法庭審判和訴訟出庭經驗。有關法律諮詢,請致電(619)452-8107或電郵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免費諮詢獲得幫助*

每年有很多人身傷害的案件,受傷後能不能獲得賠償,能獲得多少賠償,都和律師的專業辦案經驗和掌握所有法律責任細節的能力有密切關係。如果你或親朋好友遇到人身傷害事件,需要賠償,我們王志明律師事務所每週7天24小時為你服務。同時我們也可以為你和你的家人安排一個方便的時間和地點見面。我們提供免費的案件評估。客戶無需支付律師費用,除非他們在和解或陪審團裁決中獲得金錢賠償。立即致電(619)452-8107或電郵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與我們聯繫,以進行免費諮詢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淺談中美文化交往

张泰然

中美兩國雖然遠隔重洋,歷史文化背景不同,中華文化始於華夏時期,而美國文化屬於現代西方文化,被稱為文化熔爐。但中美兩國的文化交往也源遠流長。

1784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首航廣州,啟開了兩國文化往來。1901年,美國小說《黑奴籲天錄》(即《湯姆叔叔的小屋》)首部由中國人翻譯的中文譯本問世。今天,德萊賽、海明威、福克納等美國作家的作品在中國各地書店都可以看到。1996年我首次來美國,就有朋友贈送了上下兩冊的《今日美國叢書》《人在美國看美國》(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而美國學者也對《紅樓夢》《西遊記》《金瓶梅》等大量中國文化典籍進行評介和研究。很多現代文學作品也翻譯在美國出版發行。

雖然過去中美交流確實曾出現過不均衡和不對等時期,造成美國人對中國文化認知遠不及中國人對美國文化的了解,但是隨著中美文化交流的開拓和深入,這種情況正在迅速改善,中國文化如今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了解、接受和喜愛。

世界文化之苑百花爭艷,氣象萬千。中美文化交流既要廣收博採、包容萬物,又要保持自己鮮明的個性和獨立的品格,唯此才能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更好地促進世界文化多樣化發展,為兩國關係長久發展提供人文層面的新思想、新契機。

近年來,中國公益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在這方面,美國具有許多成熟的做法和經驗。中美兩國開展文化交流合作的互補性強,空間和潛力巨大。兩國文界交流積極性也很高。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美兩國人民渴望通過交往增進互相了解,這對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至關重要。近年來,在中美文化交流高層協商機制帶動下,兩國文化交流合作日益活躍,在增進兩國人民互相了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家、中國問題專家喬納森·斯賓塞說,不同國家選擇不同方式看待中國,是由他們的不同歷史起點決定的。清朝末年,美國人眼中的中國衰弱、貧困和四分五裂。如今,美國人民已經強烈感受到世界對中國的尊重和認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接受普世價值觀,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緊隨世界強國美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二強。

在美國多年,筆者感到中美文化差異教育最不同:中國注重知識傳承的應試教育,而美國注重對個人創造力和個人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自由發展、自由創作。所以美國人的創造發明最多,獲得諾貝爾獎最多,億萬富豪也最多。這是中美文化交流值得特別重視的方面,中國教育應該借鑒美國教育先進的一面,加快教育改革,培養各類人才,跟上世界發展潮流。

近年來,中美文化交流,保持官民結合、多路並進的良好勢頭,將中美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層面。兩國各級政府文化領域機制性合作日趨完善,各級政府、文化機構、企業間已簽署20多項文化合作協定及諒解備忘錄,兩國文化機構已分別在對方國家舉辦數百場介紹本國優秀文化藝術的交流活動。

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框架下,中美兩國將陸續推出文化名人及藝術大師講座、視覺藝術展示、表演藝術交流、民俗文化傳統展示等活動。中美兩國文化市場將湧現出大量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成為中美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力量。譬如,百多年前,中國著名京劇男旦梅蘭芳來美國表演,引起轟動;今又有著名男旦李玉剛來美國演出歌舞劇《昭君出塞》,同樣大受歡迎,並榮登《華人》雜誌封面。

中美兩國在教育、科技、體育等領域合作良好,在經濟、金融領域接觸深入,都為中美加強文化交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兼容相知,潤物無聲。文化交流作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定將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更可貴的是文化交流常常可以不受政治的影響,一些政客無事找事地挑矛盾,打“嘴仗”,文化層面的人可以不參與,不理會,我做我的文化交流。幾百年來,中美文化交流從小溪變大河,那個政治“大人物”也沒能阻礙得了就是例證。我信先賢所言: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文化交往由民主宰。

三月八日是国际妇女节,雖然這不是美國的法定假日,但我們依然要在這一天為天下所有的女同胞祝福,祝家庭幸福!祝永遠美麗!祝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在此報告一個好消息,在婦女節期間,我們新媒體部在商友們的支持下,在微信公眾號“聖地呀GO”舉辦一個小型的抽獎活動,請大家踴躍參與,同時也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有很多精彩文章與您分享。

這一期封面人物,是墨西哥著名的華人僑團:中墨友好促進會。大約十年前,我們雜誌社曾經組織了一個十人的作家採訪團,多次去墨西哥採訪那裡的華人僑團和僑領。也就是在那時,我們認識了中墨友好促進會的主要負責人周纘方先生、鄭持好先生、何棟沛先生、梁綺梅女士等眾多僑領。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關注着中墨友好促進會的活動,深深佩服這些僑領為華人社區、為駐在國同時為萬里之外的家鄉做了許許多多有意義的善事。值此中墨友好促進會成立十週年之際,我們請封面人物專職作家郭俊麗採訪了友好促進會現任主席鄭持好老師,寫下了這篇封面故事《中墨友好促進會——善心善行播種友好的使者》(第13頁)以及《中墨友好促進會成立十週年大事回顧》(第19頁)。中墨友好促進會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之初,就決然停止已經準備充分的春節大型晚會,數十萬已經到位的贊助款項全部用來支援祖國的抗疫事業,又一次展現了這個團隊善心善行的奉獻精神。

說到新型冠狀病毒,在聖地亞哥也有病例出現,華人社區難免有不少人緊張,很多吃貨也都不出去吃飯了,中餐館現在集體面臨“病毒”挑戰。不過啊,我們“吃遍聖市”欄目組還是繼續吃,還是繼續向讀者介紹我們喜歡的中餐館,本期向讀者介紹一個比較特殊的餐館——馬家清真館,請閱讀《來馬家清真館,感覺家的味道!》(第40頁)看看馬家清真館到底特殊在哪裡?方便的時候,還希望大家和我們一起光顧我們社區的中餐館。

2019年第92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落在了韓國電影《寄生蟲》頭上,這真是一個電影界的顛覆性變化。著名作家胡曼荻專門為我們雜誌撰寫了這個電影的觀後感,她的寫作角度一定會讓您耳目一新!請閱讀胡曼荻的文章(第31頁),希望您對《寄生蟲》也會有興趣。

人身傷害律師王志明的《打架鬥毆受害者有權索賠嗎?》(第10頁),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請看這位年輕成功的律師的回答。

最后再说一句,特殊时期,希望大家注意保护自己,顺利度过疫情大关!

第92屆奧斯卡2019年最佳電影

寄生蟲

             

文/胡曼荻

庚子年,多事冬春。冠狀病毒肆虐,封城。神州多數地方停學停工,處於半癱瘓狀態。病毒無法阻擋好萊塢一年一度的盛會,亦無法阻擾《寄生蟲》席捲奧斯卡,成為本屆金像獎最大贏家。一部外語電影能摘得最佳影片獎,空前。不知未來哪部電影能步其後塵。難。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導演和最佳外國影片,均是奧斯卡重頭獎項,一部讓美國人通過字幕才能看懂的電影,竟然如此橫掃奧斯卡,讓人望其項背。

此片韓語原文為《蠕蟲》,英文直譯為“Helminth”,電影名翻譯為《Parasite》大陸翻譯為《寄生蟲》,香港翻成《上流寄生族》,台灣譯為《寄生上流》。如果看完電影,或許叫《病毒》更準確,更有意思。不過《寄生蟲》似乎更酷。

奧斯卡揭曉之夜,老丹沒有等到宣布最佳影片便就寢了,早上起來告訴他結果,他說不可思議。不過他早早就在線購買了此片,說拍得很“Clever”,值得一看,不過該片能夠如此獲得好萊塢認可,還是超出其所料。為了寫此影評,熬夜看此片。第一次能靜下心來看一部韓影,看著英文字幕,聽著高麗棒子的前軲轆轉後軲轆聲,也是很獨特的經歷。原來韓國社會在美國文化熏陶籠罩下,高度資本主義化,普通人的生活根本沒有中國老百姓安逸。其實,韓國的機會絕對沒有中國多。十年前曾帶老媽去韓國首都度假,那時還叫漢城,感覺首爾就像一個中國三線城市,而且是偏遠地區的三線城市。從皇宮到飲食,都是中國的仿製版。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去韓國留學,拼命留在韓國。

此片果然有其另類之處,情節一環扣一環,故事發展從平緩到高潮,過渡自然。在看到次高潮金家三口人離開樸家,冒雨在地鐵裡穿梭時,兒子威寶醒了,哭著叫媽媽,哄他睡下,剛看了兩分鐘,他又醒了,這樣折騰了四五次,最後為了看完影片,讓威寶臨時睡在主臥,完成電影剩下的三十分鐘。果然觀影過程真的讓人欲罷不能。看完後剛好丑時,卻沒有睏意,黑暗中一時忘卻時空,感覺人和鼠無別,都是活著的動物而已。或許,這就是《寄生蟲》的魅力,讓人熬夜追結果,感慨萬千。

主人公有著韓國人最普遍的姓氏:金家和朴家。本片人物設計很巧妙:金家四口人,樸家四口人,外加一對攪局夫婦,十個人完成了一樁人間悲劇。影片從頭到尾,貫穿著創造者的黑色幽默和冷靜俯視眾生的態度。故事情節並不復雜,還很有趣。

影片開始,金基宇和妹妹金基婷在有窗戶的半地下室貧民房裡,為了能蹭到WIFI,跑到廁所裡,金父和金母為了生計,做紙盒子,和雇主大吵,家境可想而知。朋友敏赫要出國,推薦基宇去富豪樸社長家做家教,教白富美樸多惠英語。基宇沒有自信,讓妹妹給他造了名牌大學的學歷。不過第一節課,基宇便讓多惠對他頓生好感,取得樸太太信任。基宇推薦妹妹去教樸家兒子畫畫課,基婷設計了讓父親金基澤去樸家開車的橋段,金父想法讓金母當了樸家的管家。一家人靠著樸家,生活開始無憂。

樸家四口出去野營,為兒子慶生,留下金母看家。於是金家四口住進樸家豪宅,到處霍霍,一時當上富人,心態爆棚。前管家菊雯光深夜按門鈴,打亂了金家的一時享受,金母讓菊雯光進來,沒想到引來後面的怪事。菊雯光藏了躲避高利貸負載累累的丈夫在樸家地下室,她同時也發現了金家的秘密,拍視頻,並威脅說要發給樸家主人。金家四口人為了保住秘密,奮起反抗,結果綁了菊夫婦。

電話響了,樸家提前回來了,八分鐘會到家。一場驚心動魄的逃竄,中間夾雜著樸家夫婦的客廳春宮風情,電影的慣用伎倆。瓢潑大雨中,金家三口回到家,發現家被淹了,三口人被迫去體育場過夜,轉天要去樸家給少爺過生日派對。陰差陽錯,金父殺死了樸社長,為躲追捕,逃進了樸家地下室,自我關閉起來。

影片中有形的道具“石頭”,無形的道具“味道”都成了高潮殺戮的鋪墊,結尾更是讓人心酸。原以為基宇已飛黃騰達,鏡頭搖下來,不過是南柯一夢。一個病態的社會,心理變態的人群,變態根源只為了一個字:錢。在物質豐富時代,錢變得愈發無所不能,人在金錢的誘惑下,可以做出匪夷所思之事,社會變得愈來愈兩級分化。

此片用最極其簡單的生活畫面,表達出世界各地人群在物慾社會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窮人和富人在同一片天空下,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貧富加劇可以讓一個窮人變得瘋狂,極端殺死富人。仇富​​心理,或者羨慕嫉妒恨變成了常態。水從高往低流,象徵富人住高處,俯瞰窮人。金家住半地下室和菊丈夫住地下室暗無天日,窮人和赤貧者互相碾軋,這就是此片的聰明之道,獲獎之源。

不過諷刺性在於,導演出品人奉俊昊旨在揭露韓國社會的貧富不均,為窮人吶喊,卻花巨資打造電影所需的金家陋窟和朴家豪宅,營造電影氣氛,迎合好萊塢喜好。揭露社會黑暗面,尤其是讓裡面的菊管家模仿朝鮮主持人,更讓美國人莞爾一笑,賞他個奧斯卡小人玩玩。過癮。變態。

 

2020-02-15@美國費城塢木齋

 

 

胡曼荻為美籍華裔作家,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uximei,新浪微博@胡曼荻,微信公眾號:humandy-usa。胡曼荻書籍一:長篇小說《美漂》;二:中短篇小說集《歸去來兮》;三:美國紀事《白宮有請》;四:美國紀事次部《白宮來郵》(又名《人世間星空相連》);五:美國紀事第三部《美國物語》;六:美國紀事第四部《美國胡說》七:新加坡紀事《獅城夢縈》;八:情感文集《愛之智慧》;九:美文集《青春獨有》;十:散文集《中國女孩》和十一:新聞紀實《目擊中國經濟》。其首部劇本為微電影《文人相親》。胡曼荻亦致力於中美交流,其和先生美國律師柯恩博士創辦的美華機構(網站:www.aameihua.com),提供美國留學移民服務,為中美間文化藝術傳播搭起直通車。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