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致讀者朋友

四月十日我在微信上剛推出舉辦《疫情時期的媽媽》的徵文活動,馬上得到廣泛響應,短短十幾天,就收到了三十多篇佳作!孩子們用愛心把非常時期依舊忙碌的媽媽寫出來畫出來,以此作為獻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讀來令人感動。徵文得到很多家長特別是華夏中文學校蔡懿校長和老師們的積極支持,也藉此機會向大家表示感謝,並祝疫情時期的所有媽媽母親節快樂!

五月的母親節,我們為大家刊登了蕭培斯的《陳振威醫生和助養媽媽的故事》(第41頁),作者講了一個美國媽媽和中國兒子幾十年來的感人故事。

本期封面人物是年輕醫師胡亦秋博士。他十七歲從歐洲來美讀高中,從聽不懂老師用英文講的課,用了一年半時間,以全額獎學金考上大學生物系,四年後又是全額獎學金考上醫學院。來美十年,一路奮進,如今已經成為當地頗有口碑的開業醫師。疫情期間亦秋堅持戰鬥在第一線,每天都接觸很多新冠感染病人,還把家裡寄給他的口罩全部送給前來就診的病患,他的醫德醫術感動了多少前來就診的人們。請閱讀郭俊麗撰寫的封面故事《天道酬勤,人道酬善——訪年輕的西醫和自然醫學博士胡亦秋》(第13頁)。

每週一期的《華人週末》四月份正式停刊,成功轉型至新媒體!在此向《華人週末》的眾多讀者和廣告商友們致以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十多年來對我們的報紙的支持關愛。記得2007年我曾經讀過一份雜誌總編的卷首語,大標題就叫《報紙死了》!他解釋了為何由他主編的報紙轉變為雜誌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互聯網的發展。那時候,我還沒有深刻意識到互聯網的衝擊,把他稱為第一聲“狼來了”的呼喊。此刻,我切實感到了這次“狼真的來了”!面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衝擊,報紙面臨的前景確實極不樂觀。特別是這次全球發生的疫情,更使得報紙雪上加霜。也因此,每週五發行的《華人週末》,自2004年10月創刊的以來,報道最新社區新聞近16年,已經圓滿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水到渠成地交到了微信公眾號“聖地呀GO”和華人網站手中。請相信未來的《華人》傳媒,將會更及時更全面地報道華人和主流社區的新聞,更好地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最後稍微多說兩句。四月十五日中午,我正開著車,接到一位女人的電話,劈頭蓋臉一頓責罵加警告:說我拿了很多錢,說我大公宣,說我不懂“初心”等等,一連串質問帶髒字,最後說什麼我來美國三十多年,你做了什麼壞事我都知道,你等著吧!我創辦華人雜誌十九年,百分百獨立經營,“非政治性非宗教性”是我的辦刊原則。我歡迎善意的批評,但像這種無理謾罵和威脅,還真不能容忍。在此敬告這位不敢留下姓名的女讀者,如果以後再接到你(或任何人)這樣極具攻擊性的電話,或者任何形式的騷擾,我一定會訴諸法律,保護自己和雜誌的安全和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