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患了惶恐症

卓以定

問:您好。我們是來美的第一代移民。我和外子都在美國公家機關工作數十年,都剛剛可以先後退休。我們育有三個女兒,她們從小都受美式教育,都是很好的孩子,也都已經成家立業。論人生來說,我們現在子孫滿堂,該是人生最幸福的時間了。

以功課成就,我們的二女兒A最是出類拔萃,高中畢業拿獎學金,上了名牌大學,畢業後接著又拿到念博士的名研究院獎學金,讀完博士,嫁給同行同學,然後在某大公司高就。自從她18歲之後,我們真的幾乎没為她花過錢,我們教育她也没花過心思。她為人低調,從不自負,不論她在外在內,都處理得很好,一直是我們夫婦的驕傲。

她今年剛過32歲,最近這一陣子,連續生病,接二連三地看各科醫師,對於我們來說,真是晴天霹靂!她素來和我們親近,一直很少在我們面前埋怨身體毛病。我們只知道她最近不適,到處求醫,曾半夜去過醫院急診處,做過不同檢查,但是都查不出什麼名堂來。直到上個月,去看了精神科醫師,才發現是得了「惶恐症」,現在需要持續吃藥才能康復。

怎麼會有這種毛病?我們夫妻兩人都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都循規蹈矩,凡事都計畫,是比較緊張自律的人。兢業謹慎,偶會失眠,但是並没有惶恐。我們真的很替她著急,但是她和她先生一直守口如瓶,說等治癒之後,再告訴我們。

我們相信A患的疾病,並未影響她的頭腦、工作和行為,因為她迄今在事業上仍有模有樣,也受上司器重。想來社會上一定有很多人也會得類似的病,非常煩惱,希望您能解釋這種疾病和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更多的華人同胞。

答:謝謝您來信,惶恐症(Panic Attacks or Disorder)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會突然感到排山倒海的負面想法一起襲來……,很多人會出現心悸、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難、全身顫抖等,甚至老是擔心會有非常嚴重的事發生,人的感覺、想法很不真實。患者會失去現實自我,感覺好像就要失去控制,發狂了!患者可能當時並没有感覺有什麼外在壓力存在,也有很多人在10-20分鐘之後,就回復正常。

這種莫名的恐慌發作,使得很多患者會以為自己真的生了大病,甚至會衝去醫院(或是急診室)檢查血壓、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但檢查結果,身體卻没毛病。惶恐症是急遽強烈的焦慮症狀,因為過分驚嚇,又無法預期,會不斷的擔憂下次何時再犯,有著揮之不去的憂慮和惶恐,這些害怕和恐懼,往往不斷地惡性循環……,過幾星期,或幾個月就又會再復發,少數患者會發展成為慢性疾病。

產生惶恐症的明確原因,至今都沒有確定。多數的專家以為,這和患者的精神壓力、個性、體質、家族遺傳或童年的創傷,或是過去的家暴,或是職場或社交上各種負面體驗,都可能有關,而且女性患者遠遠多於男性患者。惶恐症患者首次發病都很年輕,平均年齡約在30歲左右,如果不尋求治療,有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社交能力,及各種不同的害怕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發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正常行為。治療過後的患者,往往康復地非常有效,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治療的方法先需要找一位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有足夠的醫藥知識,知道患者没有身體上的病痛。醫師可以仔細傾聽,從患者的交談來了解他的惶恐病史,正確地診斷出他的確是「惶恐症」,而非憂鬱症或躁鬱症,然後可以對症下藥。

 

治療須從兩方面著手,認知行為治療和藥物結合治療。在認知行為治療中,可以教導患者學會快速放鬆的方法,如由簡單的肌肉逐步放鬆的技巧開始,不斷教患者的練習和複習;或者教導患者學會調息,用丹田(腹部)深呼吸,從一數到十,學會專注,讓呼吸慢下來,恐懼之心會隨之自然逐漸減少。

這些方法都教患者慢慢學會自己「安定下來」,才能慢慢學會改變內心的負面念頭:如患者本來想「唉,好緊張,明天要向上司報告自己的計畫」,不妨改換成正面的「我很興奮,明天可以讓上司看見我的另一個好表現」。同時不斷配合自己的調息或是放鬆肌肉。自然而然,注意力分散到別處,焦慮減少,表現改進。患者要不斷告訴自己,過去的已經過去,學會放下一切,專注自己當下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和呼吸、舉動,活在平靜又愉悅的「當下」時刻。

看一個好的精神科醫師,他可以協助患者自己辨識一些「惶恐症」没有必要的擔憂,雖然患者發病時,會感覺害怕,好像什麼壞事會發生似的,其實是它不會真的傷害到患者,也不會傷害到他人。

 

藥物治療在患者初期非常重要,常用的各種輕微抗憂鬱藥都十分有效,醫師會評估它的安全性和副作用而開出處方。治療期間,患者如有副作用,可以經常和醫師溝通,依個人狀態而調整藥物,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另外選擇規律的每天運動,加上音樂療法,或是瑜伽、按摩等,都可協助治療。

 

除了藥物之外,配合認知行為治療,用和以往不同的正面方式思考和應對,這樣才會讓症狀有所改善和進步。當然,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規律的生活和溫暖的親友支持與互動,都是非常重要的。

 

你們作為A的父母,已經了解女兒患的是惶恐症,就應該明白她現在吃藥是必須的。她的患病是腦內分泌失調,只有求醫才能復元,藥物對於初期患者可以立即安定情緒、幫助睡眠,有了藥物輔助,才能開始慢慢康復。

 

關心的家人只能學會多了解她,不要對她多加批評。和她談話時,要學會盡量傾聽,要感同身受,而不要亂加建議。這樣她才可以把心中的痛苦說出來,這也等於幫助她釋放壓力,表示家人和她一起面對。不要用長輩口吻說教,要她「多惜福」,或是教她「就是自己放輕鬆」等等。

 

想來她的醫師一定會和她討論,找出生活中的壓力病原。如何減少當下的病原,可以促進早日康復。如果生活壓力來自新的工作,可能考慮先請病假或是暫換輕鬆些的工作;如果生活壓力是婆媳,可能兩人須暫時保持一點距離……,等日後身體恢復正常,再去面對壓力,那時抗壓性也會比較大,才能應付。

 

此時如果挑選傾聽美好柔和的音樂,閱讀適當的書籍,正面的好消息,都是給她更多的鼓舞,可以洗滌煩躁的心。也可學會瑜伽靜坐,享受寧靜之美,學會腹部呼吸也有益康復。患者應該走出戶外,享受春天的鳥語花香,青山綠水,身體自然放鬆安靜。此時父母不妨幫忙做些家務,讓他們小夫妻可以拋開雜事,讓女兒了解父母的愛心,支持又包容她。

漸漸地,她會慢慢接受生病的事實,不再抗拒,不執著,知道這一切會來,也會去。讓她曉得這病是暫時性的,所有的問題和症狀都將會過去,她才能真正的放下它,放鬆自己。一般「惶恐症」患者都能康復,少數慢性患者經過定期的醫師治療,也可以完全過正常生活。所以讓你女兒感覺這世界充滿希望、溫暖。相信她必定可在治療之後,很快就能走出人生的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