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传媒:本文转自李微敖微信公众号liweiao999

    我有3个来月没更新微信公众号了,期间有几次想写些什么,写些这段时间听说的故事或者感悟,但终归还是懒了。

    但今天,我必须得写点什么了,哪怕此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因为,今天,2021年2月6日,是李文亮医生去世整整一周年的日子。

    尽管官家宣布他去世的时间是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但在我的认知里,在我们于他的抢救现场所见所闻,于多个渠道的采访中,我坚持认为,李医生在2020年2月6日晚上,就已经不幸离开了人世。

    我始终忘不了那一天,2020年2月6日晚上9点多钟,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讲,李医生已经去世了。

    我一边赶紧叫上同事下楼,开车往武汉市中心医院赶——此前的一天,我们已经从北京到武汉来做疫情的采访报道了;一边立即向一位非常可靠的朋友求证此事。

    朋友确认李医生去世属实,朋友还说,李医生的瞳孔已经扩散了……

    我是完全靠着导航开车去中心医院的,路上一个大拐弯处,走错了车道,逆行了得有一公里左右,才觉得越来越不对,于是赶紧掉头——还好那些天武汉的街面上车很少很少,在我们逆行的时间里,对面只开过来一辆车。

    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时,是晚上10点来钟,没有想象中的人群涌动,更没有见到情绪激动的人们。

    四处都是静悄悄的,哪怕偶尔有人经过,也是几乎静默的。

    我们凑巧地很快找到了李医生身处的抢救病房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在门外等了好一会儿,没有什么动静。

纪念李文亮1

(2020年2月6日晚的武汉市中心医院 李微敖 摄)

    我们又往其他楼层找找看,在其他楼层遇到了不少医生和护士。他们说,知道李医生去世了,时间是在当天晚上9点30分左右。

    这些医生和护士还很友善地斥责我们,说我们的个人防护措施做得太差了——我的口罩虽然戴了两个,但遮盖得很不严密;同事则是头发露出来了——“这里是病毒严重污染区,你们这样是不想活了吧?!”

    他们用的词语很严重。

    我们又回到RICU门口,这时那里已经站着一位年轻的女孩子。

    交谈之下,我们得知,她是李医生的同事,也是最好的朋友之一。

    她自己也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正在治疗中。

    这位女孩子说,李医生还在RICU里抢救,她要在最近的距离里等着消息。

    期间她不断接到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担心她的安全。她说,“我不怕,我已经感染了,有抗体了。”

    到了2月6日晚上11点多,接近12点的时候,那女孩子突然哭了。

    因为RICU病房里传出来消息,尽管他们多方努力,李医生还是走了……

    那几个小时里,我也不断地接到电话和微信的问询,从全国各地,乃至身处国外的朋友们。

    问李医生情况的人,有几位在我原来认知里是属于“非常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的体制内相当级别的官员。

    那个晚上,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激动,他们的愤怒。

    陆陆续续有一些其他媒体的同行过来了。

    因为大家都戴着护目镜、包裹在防护服里,因为认不出来究竟都有谁。

    貌似武汉市中心医院的行政人员也过来了,他们试图让我们离开,但大家都没有走。

    我们想等等看,官家到底什么时候宣布李医生去世;我们也想等等看,李医生的遗体,是否会 从RICU里推出来。

    但是,到了2月7日凌晨2点左右,我有些等不下去了,因为疲惫、困乏,也因为冷——那几天的武汉,天气很冷很冷。

    我和同事决定离开,我们下了一层楼,突然间,我觉得还有事情没有做。

    于是又返回,在李医生的病房门外,鞠了三个躬。 

    这一幕,被财新的摄影记者丁刚拍下来了——他最初以为我们是李医生的同事。

    我则是后来才晓得,有同行拍下了我们。 

    那张照片这一年来流传比较广,一瞬间的巧合,甚至是误会,竟然也成了这段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纪念……

纪念李文亮2

(我和同事在李医生病房前鞠躬,不成想,一瞬间的巧合,成了这段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纪念。丁刚 摄)

    出了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大楼,我突然情绪激动,对着空旷旷的大街,黑洞洞的建筑,大骂了好几句脏话,似乎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抑郁和愤怒。

    回酒店的途中,我看到路边有一条横幅,“白衣天使们,我们等你们平安回家”

    我踩下刹车,拍下了这照片,感慨万分。

纪念李文亮3

(2020年2月7日凌晨,离开武汉市中心医院返回住所途中所见。李微敖 摄)

    2月7日凌晨3点多,武汉市中心医院终于通过他们的官方微博宣布,李医生去世了。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几乎每天都会去武汉市中心医院转一转、看一看。

    前来悼念李医生的人络绎不绝,医院楼下摆满了鲜花。

    还有人在医院楼下吹起了口哨,我录下了他们的视频。

    迄今听起这哨声,仍然觉得,凄厉、撕裂……

    李文亮去世,已经整整一年了。

    他的去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但这个悲剧,也不全是无意义的。

    因为,他的去世让相当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其他国家的一些人们,对新冠病毒的危害,更加警醒;

    他的去世,也让官家、有权者们,看到了“人心向背”,感受到了“民意难违”。

    更有李医生留下的那句话: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这本身就是我们从事“真正的新闻”工作的意义所在。

    再多说几句: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不会问,李医生,你在天堂还好么?

    我关心、想知道,李医生的家人们的近况如何。

    他的爸爸妈妈,身体还好么?

    他的妻子,还有两个儿子,一个现在已经6岁了,另外一个是2020年6月12日出生的,快8个月了,现在怎么样了?

    他的妻子,还很年轻,并且不管她是否年轻,不要被“英雄的妻子”这样的名声所“绑架”。

    如果遇到合适的契机,她应该拥有新的生活。

    她的家人、外界,应该理解她、支持她的自由的选择。

    我们能够做的、要做的,就是祝福他们,不去打扰他们。

    但如果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定会倾力而为。

    谨以此纪念李文亮医生去世一周年。

(作者:李微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香港城市大学文学硕士。
2003年,开始记者从业,曾在《财经》杂志,《南方周末》、腾讯网等数家媒体供职,现任《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重点关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政治、经济类事件调查,亦关注医疗健康、自然环境、民族、宗教、反恐等议题。曾获《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第二作者,2011年度);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卓越新闻奖(第一作者,2016年度);全球亮光奖(Global Shining Light Award)最终12人名单(第一作者,2017年)。 来源: (99+) 李微敖 (VO) | LinkedIn

李微敖

 

请点击:主頁 (wechineseus.com)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

请关注《华人》媒体的推特帐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