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人》編輯團隊
李柏毅自幼被診斷為重度自閉症,從沉默的孩童成長為台灣十大傑出青年與國際藝術家。他的母親簡靜惠,台北文學地標「明星咖啡館」第二代經營者,以無私的愛與耐心陪伴他突破語言與感官限制。母子共同走出的路,展現了堅持的力量,也讓自閉症孩子的獨特光芒與潛能被世界看見。
🎨 童年的挑戰:沉默的世界
李柏毅出生於2001年5美國洛杉磯。嬰幼兒時期,他發展一切正常。然而,約十八個月大時,母親 簡靜惠開始察覺異常──原本會叫「媽媽」的孩子突然不再說話;情緒起伏劇烈,常因無法表達而哭鬧尖叫;反覆出現拍手、旋轉等動作,甚至自我撞擊;面對陌生環境會掩耳、驚慌或躲藏,並避免與人眼神接觸;對聲音與光線等感官刺激格外敏感。
經美國當地小兒科與發展行為醫師評估後,他被診斷為「重度自閉症」(Severe Autism)。醫師曾坦言:「他可能終身無法說話,也難以與人正常互動。」儘管如此,在母親與家人的悉心照顧下,李柏毅逐步突破語言障礙。他的語言發展遲緩,五歲才開口說話,而第一個詞竟是在與馬互動時學會的。他對聲音極為敏感,下雨聲在他耳中如同雷鳴,令人刺痛難耐。日常生活動作如刷牙、洗臉、洗澡,都需母親長時間耐心陪練,有時需數月甚至數年才能熟練。七歲那年,他終於說出第一個完整的詞——「喝水」。雖然句子尚不完整,卻象徵著他開始與世界建立連結。
除了語言與感官的挑戰外,李柏毅在社交上也格外孤立。他不喜歡擁抱,也不願與同齡孩子玩耍;在學校裡,他常靜靜坐在角落,觀察周遭世界,卻鮮少主動參與。為了幫助兒子理解生活動作,簡靜惠用拍立得相機記錄柏毅的每個動作,製作成「圖像步驟卡」。這些影像見證了母子從沉默到交流、從封閉到創作的漫長旅程,也展現了母親在其中不可或缺的耐心與智慧。
🎨 藝術的啟蒙:彩筆表達自我
李柏毅與繪畫之間,有著比語言更深層的連結。對他而言,畫筆是心靈的語言,是他與世界溝通最自然的方式。他母親簡靜惠表示,李柏毅小時候只要給他紙與顏料,他就能靜下來,進入一種專注與安定的狀態。
縱使將柏毅的紙和筆拿走,他也會用手指在空氣中畫,好像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成為他的畫布。當時的特教班老師發現了柏毅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因此柏毅參加了加州州立大學的美術資優天才鑑定,最終柏毅被鑑定為資優天才。他開始與一群資優孩子一起上課。課程涵蓋素描、寫生、油畫、花藝、黏土與陶藝等多元藝術領域。柏毅不僅樂於與同學互動,也好奇觀察其他人的作品,顯現出後天訓練與環境滋養的成果。
簡靜惠後來回顧柏毅過往十年的學習歷程,指出他接受各式老師與不同風格的薰陶,參觀無數美術館,逐步建立起豐富、多元的創作語彙。如今,他的藝術世界與童年的繪畫熱情息息相連,也展現了他獨特的天賦與創造力。
簡靜惠形容柏毅的創作過程:「他畫畫時,整個人是安靜而完整的。那是一種他自己與世界達成和平的時刻。」對李柏毅來說,繪畫不只是表達,更是一種「存在」的方式。每一幅畫,都是他在這個紛亂世界中的自我定錨。
🎨 明星咖啡館:愛與成長的養分
擁有超過一甲子的明星咖啡館,是台灣知名作家如白先勇、黃春明、周夢蝶等人的發跡地。其創辦人簡錦錐是李柏毅的外公,而李柏毅的母親簡靜惠旅美、擁有碩士學位,嫁給移民美國的台灣人李永碩,原本在美國定居。然而就在2005年簡靜惠決定帶著李柏毅回到台灣,除了兼顧家族事業復甦的使命,也是希望加深李柏毅與台灣故鄉的連結。
回到台灣,柏毅從零開始,不會國語,沒有學校願意收容他,簡靜惠決定請家教及自己教,使用《國語日報》的教材,教他注音符號、中文會話。沒想到柏毅學得非常順利,用中文背唐詩,學吉他、學台語、學唱歌,畫作中加進台灣的元素。
簡錦錐與簡靜惠將明星咖啡館變成李柏毅的學習與成長天地。簡錦錐對孫子的支持,不僅是保護,更是全方位的陪伴與信任。即使醫生斷言柏毅「一輩子不能說話」,他仍堅信:「我的孫子是最棒的!」回台後,柏毅參與明星咖啡館日常工作,如整理桌椅、擦拭餐具、摺紙盒、送麵包、迎接客人,既培養社交能力,也建立生活規律;明星咖啡館的三樓則被打造為李柏毅的專屬工作室,支持他自由創作,並透過展覽,讓社會看見他的才華。
🎨 走出國際讓世界看到
十三歲時,李柏毅在國際知名的藝術中心——聖塔摩尼卡的 BGH Gallery 舉辦人生第一次個展,自此開啟了他的藝術旅程。之後十年間,他陸續舉辦十餘場畫展,作品逐步走向國際舞台。 1999獲選洛杉磯時報「百大傑出孩童」獎。 2013年獲頒十大傑出青年。2014年,應邀出席在梵蒂岡舉行的第29屆國際醫療牧靈會議,並獲教宗方濟各親切接見。會中,教宗與李柏毅相擁的畫面,象徵無界的愛與接納,感動無數人心。
他的畫作也多次參與國際展覽,足跡遍及亞太、歐美與俄語地區。以「Anytime」為創作理念,李柏毅表達自己隨時隨地都可以以畫筆表達自己,不受語言或環境限制。他的藝術不僅是自我對話的途徑,更是向世界展現自閉症者潛能與多樣性的窗口。
除了藝術創作,李柏毅在運動上亦展現出驚人的毅力與突破精神。2025年4月,他代表臺灣前往義大利羅馬,參加「多元共融雙人水上芭蕾世界盃」,榮獲亞軍。事實上,他小時候極度怕水,每次接碰水後都需母親簡靜惠立即擦乾安撫。然而,在母親與家人的鼓勵與陪伴下,他逐步克服恐懼,開始學習游泳與水上芭蕾。最終,他不僅能自在地在水中舞動,更以專注與堅持完成比賽。
🎨 愛在當下:母子共舞的生命交響
母親簡靜惠以無私的耐心、智慧與深切的愛,陪伴李柏毅一步步成長。她不僅是生活的引導者,也是他的情感支柱和學習伙伴,從日常起居到藝術創作,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母親的關注與指導。李柏毅的父親曾在採訪中表示:「柏毅能破繭而出,我太太功不可沒,她從不放棄面對教育柏毅的各種困難,展現母親的韌性,引導柏毅走向更好的人生。」
《愛在當下》細膩記錄了母子間的日常互動與成長挑戰。除了中文原版外,該書還推出了英文、法文及俄文版本,將這段母子共舞的生命故事、勇氣與希望傳遞給更多國際家庭,啟發自閉症孩子及父母看到更多可能性與力量。這段歷程不僅展現了李柏毅面對自閉症挑戰的堅毅與勇氣,更凸顯母親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成為李柏毅成長的堅實基石。
李柏毅也以行動證明,讓世界看見自閉症者在藝術與運動領域同樣都能達成卓越成就。母親是他最堅強的後盾,使他在愛的滋養下「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