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中華歷史博物館位於聖地牙哥市中心的舊中國城 (404 Third Avenue),在煤氣燈區旁邊,距離聖地牙哥會議中心兩個街區。

 

我們的使命是‘保存同時發揚中華藝術、歷史和文化,要用中華文化來教育與啟發人們,也要講述華人在美國的貢獻’。這個博物館的前身是個歷史協會,在1986年成立。Dorothy Hom, 與Sally Wong-Avery 是創辦人。

 

到了1996年博物館正式成立。博物館的主要建築是一個舊的華人教會。這個西班牙傳教士式樣(Mission style) 的建築物原來在第一街。這是西班牙殖民時代,傳教士常用的建築物式樣。它有簡單的外表,用泥土牆,或是石頭與灰泥做的牆,再加上紅瓦的屋頂。在美國西南部是非常受歡迎的式樣。加州的朋友都非常熟悉的。後來這個西班牙式的建築物,被搬到第三街的現在位置。因為第三街原來是舊的中國城

 

現在來説些細節。聖地牙哥華人教會是1885年開始的,最初是為移民的華人開設的。這個小地方是基督教傳教,和學習英語的塲所。後來由於人口增加,1927 華人建造了一座新的教會會所。地點是一個西方人George Marston送的地皮在第一街。也就是這個教會建築物的原址。

 

 

這張教會的舊照片是很多學生在建築物前照的。從1927年到1960年間,這是華人教會,也是學校。為華人社區服務了30多年。到了1960年人口增加更多。教會又搬家到一個更大的地方。這棟建築就被一家印刷廠買去。在1980年代,Dorothy 聴説印刷廠関門了。舊的建築物主人已申請拆除房子,也得到了許可證。她和Sally就開始著急了。她們找到華人的連名支持,與政府要求,要保留這個建築物。結果政府改變了拆房子的決定。願意保留這個有歷史價值的房子。

 

但是這還不夠。華人需要找一塊地,然後把房子搬出第一街。華人便去市政府,申請搬移建築物的權利。終於在1992年,博物館成立了一個規劃管理委員會。Tom Hom當時是聖地牙哥市政府的市議員,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華人市議員。他對這件事的幫助非常大。華人得到了搬遷權。也申請了一塊空地,在第三街,也就是現在的舘址。第三街是原來的舊中國城,所以這意義深遠。市政府把這塊空地租給我們,一年一塊美元的租金。但是搬遷整修都要錢。委員會裡的劉麗容(Lilly Li-rong Cheng) 和Alexander Chuang先后去台灣申請了教育基金會扶助金,來資助這個建築物的搬遷與整修。由於劉麗容認識一些台灣文教界的翘楚才得到了一筆經費。這才能真正行動了。

 

 

1993年1月博物館正式挖土奠基。1995年房子正式被搬遷到現在的位置。內部重新裝修,加上一個小的二樓房子,用來做辨公室,㕑房和洗手間。外部裝設花園。這樣就能對外開放了。

 

1996年1月博物館正式使用,而且對外開放。在館前說話的是我們的第一任館長莊紹文。他做了這個義務館長20年,貢獻非常大。他的太太也是非常出力的志工。我們非常感謝。

 

 

大約15年前博物館對街改建大樓。我們買了一樓的一部分作展覽室。目前博物館有兩個展覽中心。舊的教會房屋用來作常設展覽。門前有個石獅子,街對面有另一個獅子。街對面也就是大樓一樓的孫逸仙展覧室,用來作特展的,每年有兩個特展。現在的特展是針灸來到美國-50年旅程,展覽日期:現在到1/31/2023

San Diego Chinese Historical Museum, 404 Third Ave.

Www.sdch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