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和

 

公元1405年鄭和七次下西洋長達28年,開創了中國的海洋歷史奇蹟,締造了世界文明及東西文化的融合。

西方的大航海時代,是在明朝下西洋60年後突然出現了遠航技術,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主要是宣揚國威。并且为了了解世界。在印度打撈明代的石碑上可见当时的历史。当然尋找朱允炆,貿易交換奇珍異寶等可能也是鄭和出海的原因。

鄭和的寶船及船隊陣容壯大,從中國啓航經過南中國海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經過了阿拉伯海最後到達非洲的東海岸。近幾年來在非洲的肯亞挖掘出明代的錢幣,瓷器,還找到明代人留下的遗迹。

當時明代中國造船技術已相當的發達,鄭和的寶船以及他船隊的模型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鄭和博物館中可一覽無遺。鄭和的寶船是當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所使用的船(Santa Maria)大了很多倍.鄭和的船隊人數非常的多,而且具備有重要的航海條件,船上除了糧食、清水還有牲口以備他們長途航行的供應所需。

鄭和的船隊所經過的地方,到處都留下了一些華人,並且也找到了取水、取材料的地方。沿途下來他們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到所經之處。例如在馬六甲(Malacca)檳榔嶼(Penang)。都可以看到當時鄭和留下的華人與當地的女子結婚,產生了“娘惹與巴巴”的文化(Peranakan culture)。Nyonya and Babba文化直到現在都非常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在“娘惹與巴巴”的文化中,人們家中經常可以看見祖宗的牌位,同時從他們的飲食以及服飾也可以看出來中國文化的流傳。在檳榔嶼的博物館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娘惹與巴巴”文化。同時也有許多著名的“娘惹”餐館,譬如在檳城的餐館中Auntie Gaik Lean’s Old School Eatery具有盛名。Laksa Mojito,Nyonya Chicken Rendang,Jiu Hu Char都别具中国和马来风味。在鄭和下西洋中有一次他帶著明朝的公主Hang Li Poh來到了馬六甲嫁給了当地的蘇丹Mansor Shah。這是16世紀的一件中馬連姻的盛事。這位公主住的地方現在還有一口井以她的名字命名。同時她帶來了相當多的僕人,有一個在馬六甲的地區叫做Bukit Cina的地方,馬來文的意思就是中國的小山丘。這些人許多都與馬來人通婚,這些人也就是目前我們見到的娘惹和巴巴的來源。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連續不斷,歐洲方面也不斷地有船隻先到了印度,在印度設立東印度公司。然後再來到了中國。當時中國對外的商埠以廣州為主,在廣州有名的十三行(Hong)就有這個通商作用。東印度公司有法國東印度公司, 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葡萄牙東印度公司等等。這些公司對於海上絲綢之路起了非常大的通商作用,當然也獲利很多。

 

現代鄭和:董浩雲

鄭和之後数百年都无人可以和他相比。一直到了近代中国出了一个叫董浩雲的人。他出生於浙江舟山定海。名字叫董兆榮,字浩雲,他可謂是現在的鄭和。很多人稱他為船王。董家三個兄弟中,老大董兆豐,老二董兆榮,老三董兆宇。董浩雲先生的英文名字是CY,来源为兆榮。董先生在中國近代中國航運史上可稱為傳奇人物。他的船是第一个中国人的大船到达欧洲的。

上海交通大學內還有董先生的博物館。館內存有他的事蹟,同時也有他的半身銅像。董浩雲航運博物館由香港董氏慈善基金會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創辦,設立於交大新中院。展廳面積600平方米,內有中國航運史館和董浩雲陳列室。中國航運史館通過大量的圖片、文獻資料和實物模型及航海貿易物品,概括反映了中國古代自新石器時期以來的舟船及航運歷史。當然鄭和是不可不提的。

董浩雲陳列室用生動的照片、資料、實物和逼真的場景,濃縮了“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雲傳奇的一生。

陳列室分“海洋鉅子”和“陸地英傑”兩個部分,展示董浩雲在航運領域的理想和成就,並反映他對教育事業的熱衷和奉獻、對多種藝術的濃厚興趣、對國際事務的熱誠關注及對家庭的重視、對友情的珍惜,凸顯其開創精神和人格魅力。

博物館一樓為中國航運史館。

中國“海上絲瓷之路”已將東西方世界相連;明初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次下西洋,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蹟;中國造船和航運事業的歷史長河中展現中華民族在舟船航運領域的發明創造和發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鄭和的寶船是不可不提的證據。

博物館二樓為董浩雲陳列室。

董很早就萌生了獻身航運事業的雄心壯志,在幾十年間,他白手起家,歷經艱辛,建立了一個擁有巨輪百餘艘,載重量超過一千一百萬噸的航運王國及一個包括銀行業、保險業、房地產業、造船業和石油、天然氣開採業的綜合性跨國集團。

他先在國際運輸株式會社當練習生,後又考入通成公司,1931年底,董浩雲奉調前往天津航業公司任職,1936年參與創辦中國航運公司,1949年至香港發展。1969年,他成立東方海外。在職業的鼎盛時期,他擁有一支超過150艘貨輪、總載重量超過1,000萬噸的船隊。他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與奧納西斯(希臘船王Aristotle Onasis)相比,他的事業更為輝煌偉大。在上世紀航運旺盛的六、七十年董浩雲建立一個超過150多艘的船隊,

他的船隊可以說是包羅萬有,有多艘運載石油的超級大油輪,他建造的一條五十四萬噸的超級大油輪Seawise Giant目前為止仍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船隻,航駛世界各地。他的Seawise Giant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船,一共長度是1504.1英呎,比許多世界上高建築物還要高。這一條船是船主是Tung Chao Yung(C.Y. Tung),可以容4.1百萬噸的原油。

今日盛行的Cruise旅遊尚未開始之前,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己創辦了環遊夏威夷群島的American Hawaiian Cruise Line。到今天才明白他的遠見。

作為中國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的創辦人,被譽為“現代鄭和”當之無愧,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他很早就萌生了獻身航運事業的雄心壯志,在幾十年間,白手起家,歷經艱辛,建立了一個擁有巨輪的王國,他的事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房地產業、造船業和石油、天然氣開採業的綜合性跨國集團。

董浩雲曾先後被聘為美國斯坦福研究院院士,他和Hoover Institute有深遠的關係。也是華盛頓國際講師教育審議會會員,英國師範大學評議會會員。獲日本佐世保、美國長堤和德克薩斯州愛巴蘇市榮譽市民稱號,法國騎士級榮譽勳章,比利時國家勳章等。著有《民族與國籍》、《蘇伊士運河的危機》等著作。他購買了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号”(RMS Queen Elizabeth)大遊輪,要改裝成一座终年在海上航行的海上学府。不幸該輪在1972年初改造期间意外发生火灾,毁於香港。这艘船在詹姆斯·邦德JamesBond007系列电影《鐵金剛大戰金槍客》裡被虚构为英国秘密情报局的水底总部。後來他又購入Atlantic号遊輪與美国多所大学合作,如Pittsburgh University等,终於完成了他办海上教育的宿願。

在1970年代末期董先生也買了一個郑和寶船的模型。该模型大約有3尺長,曾送到巴西里約熱內如参加展覽(Rio Mar)。此展品由巴西回紐約的途中不幸遺失,現在下落不明。他對藝術也是特別的愛好,年輕時參加話劇,音樂表演,也曾協助港、台的音樂家在紐約林肯中心、華府的甘乃迪中心演出。他曾䕶得美、法、日及比利時等多国的榮誉称号及勋章,與世界多国政界,金融界以及皇族都有交往。

董浩雲的船走遍世界各地。在鼎盛时期,他在倫敦、紐約、巴黎、巴西、香港都有很大的陣地。船業的興起和衰弱興盛以他的個人的歷史和眼光有直接的關係。

董先生交逰广阔,上至政要达官贵人政要如Henry Kissinger,Jackie O,下至平民百姓。他酷爱音乐。曾安排钢琴家藤田梓、指挥家郭美贞到紐約表演。而他个人平日生活简单,一碗雪菜肉丝面就非常好了。

董浩云有兩個兒子以及三個女兒,兒子董建華、董健成,女兒董建平、董小平、董亦平。先生一生傳奇。1982年在香港病逝。他的一生满满风光,怀着一颗中国心,面向大海,海运雄霸天下,1982年一代传奇人物永别了人间。

董先生所建立的OOCL (Orient Overseas Container Line)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油船。他認為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能建世界上最長的長城,他也有雄心建世界上最長的油輪。這件事情他完成了,此船可以裝564763噸的油。

董先生除了在航運事業上面的成就之外,他也創建了很多銀行。這也是他年輕時的願望。實業家、企業家就是不斷地在思考創建,董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對海上大學所做出的貢獻。1971年伊麗莎白皇后(Queen Elizabeth)是一艘83000噸的輪船。他的計劃之中要建一個優秀的海上大學(Seawise University)。而伊麗莎白號停在香港的時候發生了火災,這一條船就無法完成教育的使命。後來董先生用了另外一條船先後與加州的(Chapman University)科羅拉多州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和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等合作建立海上大學的課程。

董先生在Stanford University Hoover Institute 設立了K.N.Chang Endowment,並在Hong Kong PolyTech設立基金針對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所寫的巨作Science and Civiization in China由先生出資將它翻譯成中文。同時還創立中國雜誌Maritime Digest。

董先生亦涉足電影製作,影片Saga of a Super Liner得獎。他也籌劃要拍鄭和的電影可惜未能完成,他對於藝術文化教育上的貢獻功不可沒。在藝術方面支持優秀的華裔藝術家包括盧燕、江青、斯義桂、鄧昌國夫人藤田梓、指揮家郭美貞等等。

他的交遊廣闊,與藝術家交往頻繁,與張大千、溥儒私交甚篤。他活出多采多姿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