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漂亮,不一定優雅;有的人優雅,不一定有才華;有的人漂亮、優雅、有才華,不一定有公益心和使命感。而徐芝韻,就是一位少有的集漂亮、優雅、才華、公益心、使命感於一身的華人女士——這就是我讀一月份的《華人》雜誌封面故事的第一印象。

《華人》雜誌越來越好看了!僅就元月號這一期,就讓我打開後愛不釋手,內容豐富,人物介紹個個精彩,特別是劉麗容教授撰寫的封面人物徐芝韻,可說是難得的傑出華人代表,是在美國弘揚中華文化的典範。

徐芝韻女士出生在美國,是位典型的ABC。她祖籍中國寧波,出身名門,家學豐厚,家風潤心,承襲了家族的風骨與優雅。她閱歷豐富,五歲隨父母去南洋,在泰國度過童年,又到菲律賓讀中學,後回到美國,1982年畢業於美國最早的女子高等學府Wheaton大學,畢業後在華爾街擔任金融分析師。但是,對藝術和人文之美的追求讓她毅然改變人生方向,先後創立了自己的嬰幼兒服飾品牌,並開始熱衷於當代藝術收藏。她不僅成為著名的藝術收藏家,同時關注教育,創辦獎學金,為貧困地區和弱勢兒童提供愛心捐助。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她和丈夫一起製作了紀錄片《上海餘生》,講述二戰中時任中國駐維也納領事館總領事何鳳山幫助大批猶太難民獲得去往上海的簽證,拯救了數千名猶太人的性命。紀錄片第一次把這位臨危抗命,發揚人道主義原則的外交官介紹給全世界,填補了二戰史中的一段空白。

作者在文後總結道:這就是徐芝韻,一位在藝術、文教領域綻放自己生命的成功求索者,一位心懷大愛、情繫華美文化交流的無私奉獻者,一位永不忘本的優雅華人。

期待《華人》雜誌繼續向讀者介紹像徐芝韻女士這樣的傑出華人;期待華人族裔出現更多的徐芝韻女士。

徐芝韻的回應

 

過去的三年中充滿了挑戰,唯獨給予人民難得的機會發揮守望相助同胞愛的精神。

有些國家四分五裂,內訌不斷,擁有十四億人口的中國,卻每一個人大多數都站在一起。所謂一方有難,八方相助,地不分南北同胞愛。發揮同胞愛中國是數千年的文明古國,但是與世界上其他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之間的區別在於,我們自始至終是源於同一種族。把我們團結在一起。並確保了文化遺產。是因為我們有共同文字,這種獨特的因素與儒家思想,已經傳承了兩千多年。每個華人由能通用的書面語五湖四海,因此華人才能不忘本。

全世界的華僑對他們的中國血統,文化都身具自豪感造就了我們同胞之間的愛。

展望未來,我們華人需要努力保持前三年的團結精神。繼續為我們的社區,社會貢獻己力。

無論在國內外的青年學子自問。如何能為自己的社會貢獻己力。有人問:一個單獨的個體如何能做出改變?我們今天社會的問題呢?或許可能是氣候變化,貧富不均,醫療設施的短缺,跟養老製度可能你會認為我們所做的任何事,只是滄海一粟。但是我們總要為我們的理想踏出第一步,毋以善小而不為。

例如,幫助饑餓中的遊民一頓飯,送病困無助老人就醫。此行為似乎微不足道,對需要者確實燃眉之急,我自己覺得凡在我身邊的人都是我的責任,我會盡我所能幫助發生在我周圍的事。

至於大的問題,需要多人的力量。聚沙成塔。在您的興趣的領域內在公益事業上盡一己之力。

我的興趣是著重於教育。教育是培養自尊的催化劑,更是自己人生目標勝敗的關鍵。我所帶來的好處覺得改善中國農村地區的教育,不僅會豐富人民的生活,讓他們立即收到教育的價值,更大的利益,進而會使社會收到更大的利益。

許多華僑覺得他們的孩子學中文是一種選擇性的事。不當一種必須的事。學中文必須等於上學。好多華僑覺得他們應以學習所在國的語言為主。其實讓孩子學兩種語言是最好的辦法。精通中文使您有歸屬感。其一是融入我們的所在國而有國際觀,還是中國人其二是不忘本。成為雙重公民的好,是使您收到無限的機會和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