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詩漢譯 (馬  強)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七十五首

我迷戀你正如飢餓渴望美食
大地期盼一場知時節的好雨
我克制自己不攪擾你的靜謐
正如守財奴不展露他的財力

時而為了這些財富驚喜不已
時而又擔心有人會隨時覬覦
想靜靜細數和你獨處的歡樂
又想讓全世界知道我的欣喜

多少次我放懷飽餐你的秀色
轉眼又難耐再看一眼的飢渴
滿心只想和你終日耳鬢廝磨
除此之外我再沒有別的歡樂

在一起煌煌盛筵,昨日之日不可留
想你時轆轆飢腸,今日之日多煩憂

【譯後記】美國有個翻譯理論家叫勞倫斯韋努蒂,在他的《譯者的隱形》(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書中,把翻譯分為兩個流派。一是歸化派,把外國的價值觀和表現方法歸化到譯語言中,把原作者請到國內來;一是異化派,把外國文本中的語言和文化差異表現出來,把讀者送到國外去。
這首詩的翻譯我也許歸化的有些過頭,不僅用上秀色可餐的成語,而且開頭時引用杜甫,結尾時照抄李白。而且還模仿王菲《傳奇》歌詞的句式。
然而,異化派的翻譯方式又如何呢。比如有人把開頭一句譯成這樣:
我的思想需要你,像生命盼食物
最後兩句又是這樣:
我就這樣子一天挨餓一天飽,
不是沒吃的,就是滿桌的佳餚。 (屠岸)

其實,詩歌翻譯也許像音樂演奏家演奏古典音樂。我曾在一篇介紹介紹俄國鋼琴大師霍洛維茨的文章裡讀到:
“古典派、浪漫派、現代派、新浪漫派……這些稱呼可能為音樂研究者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對作曲或演奏,根本沒有什麼作用。實際上,對於正在學習中的年輕演奏者來講,可能弊大於利。所有的音樂是感情的表達,感情不會因幾個世紀過去了而隨之改變。風格和形式雖可改變,但不意味著人類的基本感情也如此。霍洛維茨有著同儕難以比擬的綜合音樂素養。霍洛維茨對很多音樂作品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他的演奏能夠充分地展現出作品的神韻,而又不是盲目的恪守原作。難能可貴的是,他如同一位高明的輯編,能敏銳地發現作品中的瑕疵並加以修正,使作品變得完美無缺。”
充分展示作品的意境和韻律而又不是盲目的恪守原作,這也許應該是詩歌翻譯的標準。
文章還寫道:
“他對音樂的表達顯出巨大的關注,他不斷的批評那些徒有‘機械式手法’,而缺乏品味和感情的演奏。”
一如音樂演奏,詩歌翻譯的最大敗筆,也是缺乏品味和感情。
霍洛維茨在一封信裡寫到:
為了演奏者真正成為一個再創作者,而不僅僅是一個演奏匠人,那麼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樣東西:一個訓練有素、充滿想像力的大腦,一顆自由慷慨的心靈和對樂器自如的控制能力。沒有幾個音樂家能均衡的具備以上三種素質,這是個很高的藝術境界,也是我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1903年10月1日 -1989年11月5日)
即令翻譯只是工匠,也需要差不多的三種素質:中英兩種文字的素養,閱讀寫作的品味,和充滿感情的想像力。
(這篇介紹霍洛維茨的文章,我是在我所喜愛尊敬的一位海外作家的微群裡讀到的。她的作品正是文字精妙,品味高古,感情豐富。我對音樂一無所知,卻觸類旁通地想到詩歌翻譯的標準和境界。)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