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La Jolla 音音樂協會主辦的中國著名鋼琴家郎朗北美巡演聖地亞哥站在市中心的Balboa Theatre音樂廳開幕,受到樂迷的熱烈歡迎,演出門票早早售罄。

在1個多小時的演奏中,郎朗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是重中之重。他為了這首作品已準備20多年。

一直都想彈,又不太敢彈,直到四五年前下定決心,要把這首曲子在音樂會上彈出來。

郎朗說他從10歲就開始練《哥德堡變奏曲》,這是他人生經歷中最有挑戰性的一首作品。它的深度和廣度,不能只用情感和技術來表達。它代表著一個精神高度,是一座大山。它有著長城般綿延起伏的結構,也像金字塔般完美的建築。同時,它又是有血有肉的、抒發情感的作品。當然,它的情感不一定都是美麗、快樂,很多時候是一種憂傷,是一種暗黑的瞬間,一種悲壯的感受,但也有非常優美的地方。

《哥德堡變奏曲》被譽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也是最偉大的變奏曲”,其來歷頗為有趣。1741年,俄國駐德累斯頓宮廷的公使馮·凱瑟琳伯爵患有失眠症,便委託巴赫寫一套變奏曲,以便他的琴師哥德堡每晚在他難以入眠時演奏。巴赫的這首變奏曲並非伯爵所要求的安眠曲,而是為了使伯爵安靜一些,帶有一種“鎮定而愉快的性格”。伯爵對此曲百聽不厭,稱之為“我的變奏曲”,還送給巴赫一隻腳杯和100個法國金幣表示感謝。後來才華橫溢的演奏家哥德堡在自己29歲時英年早逝,而他的名字卻因為巴赫的這部作品被人們所牢記。

這麼一部高難度的作品在經過了不斷的練習和對歲月的沉澱後,在郎朗的指尖下游刃有餘,演出中他沒有樂譜,全靠個人的記憶和對音樂的理解。在他的演繹下,琴音清澈而透明,在平和而寧靜之外,充滿了自由流暢和輕鬆,個性十足。優雅的琴音、細緻的觸覺,勾畫出巴洛克時期特有的精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音樂會返場時,郎朗還演奏了中國經典作品《茉莉花》,將極具中華特色的音樂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觀眾數次起身為其鼓掌。

這次世界巡演對郎朗有著特殊意義。
一方面,在疫情的影響下,郎朗的巡演計劃推遲了一年有餘,這段時間,他對鋼琴、對音樂、對生命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國際間的藝術交流被隔絕的大環境下,郎朗是少數能走出國門的中國藝術家,有機會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中國友好、中國關懷與中國精彩,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感受到來自中國藝術家的美好祝福。

今年是尼克松訪華50週年,幾十年裡,美中兩國之間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以及商業聯繫不斷深化。而今中美關係再次面臨困難和挑戰,但在在內心深處,美中兩國人民彼此之間仍存在一種固有的吸引力,而郎朗用音樂架起了各國溝通的橋樑,展示了藝術無國界,打破了東西方的隔閡。

二十多年藝術生涯,郎朗堅守著至高音樂追求的同時,也不斷活躍於世界舞臺,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未來,我們期待鋼琴大師郎朗繼續在世界舞臺上奏響充滿激情與力量的鋼琴樂曲,將中國的藝術和文化、友好和關懷傳向世界。

作者 Jason Peng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