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传媒 2025年9月30日】参议院未能通过共和党支持的拨款法案,该法案旨在维持联邦机构资金至11月21日,白宫已正式宣布政府从10月1日起停摆。

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发布的备忘录称,当前联邦拨款水平“将于今晚11时59分到期”。

备忘录指出:“遗憾的是,民主党参议员正因其疯狂的政策要求阻挠H.R.5371法案在参议院通过,这些要求包括新增1万亿美元支出。”

备忘录进一步指出,特朗普总统支持共和党主导的这项拨款法案。该法案作为当前联邦支出水平的短期延期方案(即持续决议案),旨在为政府提供七周资金保障,以便立法者就2026财年优先事项达成协议。

“但现在很明显,民主党人将阻止这项纯粹的持续决议案在今晚11点59分前通过,并迫使政府停摆。因此,受影响的机构应立即执行有序停摆计划,”备忘录称。

“民主党将维持其不可持续立场多久尚不明确,导致停摆持续时间难以预测。无论如何,员工应按原定工作安排到岗,开展有序停摆工作。”

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表示,待支出法案经特朗普签署生效、联邦政府全面恢复运作后,将发布后续备忘录。

周二晚间,由共和党主导的临时拨款法案在参议院遭遇挫败,未能达到60票的门槛以突破阻挠议事程序并推进法案辩论。最终投票结果为55票反对、45票赞成,其中三名民主党议员跨越党派界限与共和党人共同投票。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投下反对票。

由纽约州民主党籍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领导的民主党参议员们团结一致,投票反对共和党的临时拨款法案,这是本月民主党人第二次阻挠该法案的推进。

民主党人还试图推进自己的替代方案,但该法案同样遭到参议院共和党人的阻挠。

“只需少数民主党人加入共和党阵营,就能通过眼前这份纯粹的无党派拨款法案,”南达科他州共和党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约翰·图恩在投票失败后表示,“我衷心希望他们中有人能与我们携手重启政府运作,恢复两党拨款工作,回归为美国人民服务正轨。”

桑恩表示未来数日将就同一法案进行更多次投票。

当被问及舒默是否保证共和党的临时拨款案无法获得60票支持时,他回应:“关键在于,正如我所言,我们向美国人民作出的承诺是竭尽全力捍卫他们的医疗保障。道理很简单。”

由民主党主导的临时拨款案本可维持政府运转至10月31日,同时包含多项共和党认为极具党派色彩的优先事项。

民主党人的拨款计划本将撤销共和党《一项宏大而美好的法案》中削减医疗补助计划的条款,同时恢复特朗普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削减的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和公共广播电视公司的拨款。

特朗普及其政府在政府停摆期间拥有广泛的决策权。

然而,数千名政府雇员可能被迫休无薪假,其余人员则需在资金恢复前无薪工作。众多联邦机构及公共服务也可能暂停运作。

部分联邦雇员可能永久失业。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拉斯·沃特本月早些时候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各机构在政府停摆时制定大规模裁员计划。

此前,参众两院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均赴白宫与特朗普会晤,商讨联邦拨款方案,但会议最终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来源:Fox News)

# # # # #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点击: 主页 ( https://wechineseus.com )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https://wechineseus.com) (https://wechineseus.com)

请关注本网站在X (推特)的账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