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传媒 2025年10月10日】10月的北欧斯德哥尔摩,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5年诺贝尔奖全部揭晓——从揭示人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科学家,到以分子结构“织网”捕捉碳的化学家,再到探寻末世人性的作家与抵抗压制的和平斗士,这一年的诺奖,充满了“在复杂世界中寻找秩序与希望”的主题。

🧬 医学奖:揭开“免疫自控”的秘密

2025 10 10 2025 医学奖

获奖者:

  • Mary E. Brunkow 玛丽·布伦科(美国,美国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 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
  • Fred Ramsdell 弗雷德·拉姆斯德尔(美国,旧金山Sonoma Biotherapeutics )
  • Shimon Sakaguchi 坂口志文(日本,大阪大学)

三位科学家因发现“外周免疫耐受”(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这一机制而获奖——他们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避免攻击自身组织,识别自身与“外来者”的界限。其研究为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和癌症免疫疗法提供了基础。
👉 一句话点评:他们让免疫系统的“守门员”浮出水面。

⚗️ 化学奖:分子世界的建筑师

2025 10 10 2025 化学奖

获奖者:

  • Susumu Kitagawa 北川进(日本 / 东京大学·)
  • Richard Robson 理查德·罗布森(英国 / 澳大利亚 University of Melboume)
  • Omar M. Yaghi 奥马尔·M·亚吉(美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三人因构建金属-有机框架(MOFs)结构而获奖。这类材料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可用于二氧化碳捕捉、环境净化、空气中取水、气体储存等前沿应用。
👉 一句话点评:他们在分子级重塑材料的骨骼。

⚛️ 物理学奖:量子世界的“通道”

2025 10 10 2025 物理学奖

获奖者:

  • John Clarke 约翰·克拉克(英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Michel H. Devoret 米歇尔·H·德沃雷(法国 /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 John M. Martinis 约翰·M·马蒂尼斯(美国 /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三位物理学家因在超导电路中演示宏观量子隧穿与能级量子化技术而获奖。这些实验为量子计算、电路量子技术奠定了关键基础。
👉 一句话点评:他们把量子效应带到可见级电路中。

📖 文学奖:末世之下的艺术坚守

2025 10 10 2025 文学奖

获奖者:

  • László Krasznahorkai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匈牙利)

他的写作密集、风格独特,在末世与荒诞中展现对人性的探问与艺术的坚持。评委称其作品“在灾难与恐惧中重申艺术的力量”。
👉 一句话点评:在崩塌与救赎之间,他让文字成为精神的庇护所。

🕊️ 和平奖:民主火种的守护者

2025 10 10 2025 和平奖

获奖者:

  • María Corina Machado 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委内瑞拉)

她是委内瑞拉在独裁压制下的反对派领袖,长期推动民主、法治与人权,即便面临威胁与压制,仍坚守非暴力斗争。2005年诺贝尔委员会称她是“在暗中执着燃起民主之火的人物”。
👉 一句话点评:她用信念,守护了整个国家的尊严。

(来源:综合报道)

# # # # #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点击: 主页 ( https://wechineseus.com )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https://wechineseus.com) (https://wechineseus.com)

请关注本网站在X (推特)的账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