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7月4日,法國贈送自由女神像給美國。她象徵著美國向移民和難民提供的自由。在她的底座上,刻有一個承諾的銅牌:「給我你們疲憊的、貧窮的、渴望自由的群眾,給我你們擁擠的灰燼。把這些無家可歸、風暴肆虐的人送給我,我將我的燈舉在金色之門旁!」然而,就在兩年前,美國政府完全違背了這個承諾,實行了一項政策,完全排斥了一個群體,使其無法進入這片自由的土地。

在四月底春暖花開風光明媚的日子裡,我來到了舊金山北面 Marin郡的一個山裡小築,見到了我心儀已久——劉詠嫦女士,她的英文名字是 Felicia Lowe。她主修新聞學,長期學習電影和視頻製作,超過35年的製片經驗。是一位導演也是作家,以及多媒體製作人。於1970年代初期獲哥倫比亞大學廣播新聞學專業的平權行動培訓項目錄取;1996年紀錄片《大埠》(Chinatown),片中內容為記錄舊金山最古老街區居民的生活點滴,獲得了「艾美獎」最佳文化紀錄片獎;2022年獲頒華美博物館「歷史締造者」(History maker)社會轉型卓越獎(Social Transformation Award)。

她從小生長在北加州奧克蘭的屋倫 Oakland,讀的是公立學校,整個學校都是白人。白天上完課就到下午的中文學校繼續上課。後來他們搬家,弟弟妹妹也就進了華洋共處的學校。在她19歲那年,在朋友的鼓勵下參加了在「舊金山花埠小姐」的比賽。贏得了最佳人緣獎的美譽「Miss Congeniality」。之後就到紐約去研讀大眾傳播,在1974年於舊金山成為美國廣播公司KGO-TV電視台首位華裔女記者,在當時可為首屈一指。

除了在電視界的工作之外,1979年她參加美國新聞媒體團隊訪問中國大陸,她努力爭取將他們訪問的行程所見所聞製作成紀錄片,並且經過安排到達她父親在廣東台山的家鄉,見到了她的祖母和許多親人,她記錄下這一段感人肺腑的「尋根之旅」,內容包含了家庭團聚的經歷以及許多親情流露、難能可貴的畫面,這些也被她製作成她個人的第一部紀錄片——《中國:我父親的故鄉》(China: Land of My Father)。該紀錄片在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全國播放。 而後她持續不斷地探究華人的相關主題,拍攝了許多生動有意義的紀錄片,其中包括在好萊塢 Disney 製作小鹿斑比的華裔動畫師——黃齊耀(Tyrus Wong)。

身為華裔第一代移民父母的長女,她在美國瞭解到美國亞裔幾乎是隱形的。唸小學的時候,她從閱讀的圖書 Dick and Jane、雜誌,以及觀看電視節目時,都無法看到像她或她父母親的亞裔臉孔,她總是能感覺到自己與周圍許多人不同,而她的父母也從不願談及他們來美國之前的生活,他們過去的事跡就像一片空白一樣。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校課程中,也總是忽略了美國亞裔的移民經歷。她只能學到美國自由女神像的歷史及艾利斯島的移民經歷。然而,關於美國亞裔的歷史,從未提及過1882年《排華法案》的影響或建立「天使島移民拘留所」(Angel Island Immigration Station)部分,深刻明白到亞裔及美國亞裔的歷史經歷過往根本不會成為美國歷史中主要敘述的一部分,她採用諺語來形容:「在場之缺席」(Presence of absence)。

直到父親去世後,她也才從母親和其他人那裏知道了父母都來自中國中山。她的父母移民到美國時曾在「天使島(Angel Island )」被扣留檢查,前後經歷過3次審問。1910年因美國執行《排華法案》於舊金山興建「天使島拘留所」,主要目的是為了確認入境者的真實身份,在此被關押過的華人時間少則兩周,多則兩年,並且有30%的華人移民被遣送回國,因而在島上監管的樓房版木上,被刻上各種悲悽的詩詞,清晰可見,這些詩詞雖然沒有留下作者姓名,但正是這些刻骨銘心的痕跡,見證了這一段血淚斑斑的歷史並留下了永久的記號。因此她决定拍成一部紀錄片,1988年《刻壁銘心》(Carved in Silence)上映了,揭示了「天使島拘留所」內被拘留的移民經歷,她並表示「這部片我拍了6年,我拍這部片,所融入的感情代表很多中國人。」也因這部紀錄片提高許多民眾的意識,並籌集資金來修復該拘留所建築物。而劉詠嫦是「天使島拘留所」基金會的前任董事會主席,也是被拘留者的後裔,她致力於保護天使島的移民站。她很高興自己在保護該遺址並將其定為國家歷史地標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

除了父母的過往令她好奇,對她來說母親的身世也一直都是一個謎。終於在一次女兒 Alana因學校作業,找到外婆的一張老照片,就這樣,劉詠嫦才終於瞥見自己母親的往昔。而她將這一段從一張老舊卻極為珍貴照片作為電影開端,找尋之中任何的蛛絲馬跡,挖掘出母親隱藏已久的家庭秘密,並將如何尋找外祖父的故事及經歴拍成了紀錄片——《中國對聯》(Chinese Couplets)。

在片中,她揭示了如何通過女兒家庭作業了解到自己母親完全不為人知的一面,探討了排華時代對她家族四代女性的影響,她解釋母親隱瞞自己的身世,甚至連女兒都蒙在鼓裡。最後一直追隨她外祖父到古巴。在古巴她走訪非常多的人物,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找到了瞭解她外祖父的人,為海外華僑移民史上又增添許多重要的紀錄。在片中劉詠嫦說:「就像一副中國的對聯,每句各異,但又相關。合起來,就能敘述一個故事,就如同母親和女兒一樣。」該紀錄片結構嚴謹,劉詠嫦成功地呈現了1882年排華法案造成中國移民無法進入美國國境的緊張局勢。經過悉心的調查和研究,劉詠嫦發現她母親曾被一戶已取得美籍的華裔家庭收養。因那家人的女兒當時剛去世,劉詠嫦的外婆求他們把自己女兒當作親生,帶到美國,讓她有機會過較富裕的新生活。通過巧語謊言和利用美國政府制度的繁瑣漏洞,劉詠嫦的母親成功抵達美國大陸,跟相隔多年的姐姐團聚。而她的姐姐已嫁入了一戶有美國國籍的家庭。

 拍攝多部電影紀錄片並屢獲獎項後,劉詠嫦開始專注於製作短視頻並探索新技術,例如360°虛擬現實、特定地點的投影、為加州博物館的《金山》展覽製作視頻,以及指導年輕電影製作人。而她具創意的作品在全美的電影節和博物館放映過,也在學校的課堂上用作教材。其實在從事紀錄片製作以前,她曾在兒童電視節目和廣播新聞界工作,也在舊金山州立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教授影片製作的課程過。在過去 50 年裡,她的作品已通過電視廣播、社區放映、教室以及現在的在串流媒體被數百萬人觀看。她的電影也將被收錄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美國亞太裔典藏中,引用她的話來說,正是「甜蜜的驗證」。她將未來訂定目標持續通過工作來分享她的研究,並繼續探索美國華人的歷史。 

以下內容為《華人》雜誌總編劉麗容與劉詠嫦女士的訪談內容: 

  1. 是什麼驅使您拍這些紀錄片?

劉:我的父母是美國移民,而我是他們在美國出生的第一個孩子。我的父親就是所謂的是「紙生仔」(paper son),我的母親也是「紙生仔」 (paper daughter) ,所以他們不談論他們在中國的任何生活點滴,也許是出自於害怕被發現後,可能會面臨被驅逐出境的恐懼。在學校裡,我們學到了有關朝聖先輩(Pilgrims)、五月花號(Mayflower)、埃利斯島(Ellis Island)——都是以歐洲為主軸(Eurocentric)做出發點,幾乎沒有談及過其他有色人種的貢獻或在美國的地位。正是這種「在場之缺席」(presence of absence),讓我渴望去了解我父母親在這趟移民美國路上的種種心路歷程以及我們如何落地深根。我作為電影製片人的訓練讓我能夠通過紀錄片的方式,尋找出答案並分享經驗和知識。

  1. 告訴我們更多有關天使島的信息?

劉:「天使島移民站」(Angel Island Immigration Station)建於1910年,是專門為了執行——《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1882-1943)而建立,並於1940年因火災原因而關閉。而我的電影《刻壁銘心》(Carved in Silence)、《Pacific Gateway》、《A Journey Through Angel Island 》,都述說著這些被拘留下來的華人種種經歷和紀錄那些因被長時間拘留下來的人,在拘留所的木板牆上所刻寫下的詩。我的父親和祖父都曾被拘留在那裡過,但他們從未談及過這些經歷。

由朱迪.翁(Judy Yung)和埃里卡.李(Erika Lee)的《埃崙詩集》 (Island : the History and Poetry of Angel Island)和《America's Gateway》記錄下更多關於這些完整的故事。AIIS 基金會網站: aiisf.org ,也有提供很多相關這方面的資料跟資訊。


  1. 您從這些不同的生活經歷中學到了什麼?

 劉:透過觀察我父母親的生活,我學到了最重要的一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作為華裔移民,他們遇到了許多障礙必須一一克服排除,必須學習新的語言和文化、面對種族主義(他們於 1937 年~ 1938 年「排華」期間來到美國)。但他們卻勇於冒險不退縮,並且努力嘗試,這樣的精神造就他們在大部分的事情都獲得了該有的回報跟成功。而我的母親尤其擁有異於常人的抱負和勇氣,是一位令人景仰效仿的榜樣。

  1. 請您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處境?

劉:最讓印想深刻的是當我剛開始擔任新聞記者時,與年長的白人工會攝影師一起工作,大多數他們都不想指導一位年輕的中國「小妞」。但透過這件事,它讓我明白我必須要以堅定、尊重的心,及如何透過「協商技巧」來完成那些我必須作的報導工作。

 

  1. 如果有一天您可以自由使用,您會怎麼安排?

劉:沒有什麼比我可以和我這些小孫子們一起相聚更讓我歡喜的了!在這美好的時光裡能聽他們開懷大笑,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同樣的,對於那些我生命中珍貴的家人和老朋友們亦是如此。尤其當我佇立在那浩瀚無垠的海邊之際,享受生命,聽著那醇厚富含韻味的爵士樂及欣賞那些充滿劇情張力的電影,我就特別有感觸,感恩這些美好事物的存在。

  1. 您現在正在從事哪些專題項目呢?

劉:我正在製作一個關於「二戰後美國華裔女性」的多媒體展覽,題為「 We Were Like Rebel 」。這些女性是我們的母親、祖母們,為了下一個世代的女性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而鋪路的女性們。她們將自己定義為生活在被排外陰影下的華裔美國人。我也仍持續演講和放映我的電影,通常是有關於天使島移民站的題材。因為我相信這部分在美國歷史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它們需要被瞭解和理解。同時,我也正在著手書寫一些兒童書籍。

  1. 您認為十年後的自己會怎樣?

劉:希望自己依然能身心健康的好好生活著!

(劉麗容)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秋天的步伐靜悄悄的來到你我的身邊,是否默默地感受到那一拂絲絲的涼意稍稍而來。我們《華人》雜誌依然佇立在這,默默帶給你我那微微的暖意。

劉詠嫦女士身為華裔第一代移民父母的子女,母父曾經歷過「天使島拘留所」(Angel Island Immigration Station)扣押,後來使用「紙生仔」(paper son)方法才得以進入美國,這不能說的祕密一直藏留在她母親的心中,直到一張老照片才得以撥雲見日。她利用所學專長,成為一名導演以及多媒體製作人,將這些過往歷史,將天使島拘留所《刻壁銘心》永久記錄下來,那些不單單只是烙印在牆板上的悲淒詩句,而成就了多部有溫度的紀錄片。而《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是這場悲歌下的催化者,本期將簡短介紹其法案下的時代背景及後續效應。

我們永遠緬懷麻省理工學院暨哈佛醫學院榮休華裔教授——江淵聲( Nelson Yuan-sheng Kiang),已於2023年3月在波士頓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3歲。他的一生對於人類聽力學、生理科學及聽力醫學上有極大的貢獻,尤其是對於助聽器及人工耳蝸的發展上帶來重大的突破,讓我們深深的紀念他付出的貢獻。

「校友匯、列士遊」一篇由顧小崙文圖繪,闡述著他回顧大學校區及現居溫哥華的點滴,透過他溫潤的水彩筆觸,帶給我們居家舒適感的視覺享受。

「原子彈之父」的物理學家J.羅伯特.奧本海默,他的過往常被翻拍改編成電影,眾人對他的評價兩極,到底是結束戰爭的英雄還是死神的代言人,透過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導演改編的《奧本海默》電影,傅裴湘深入解析探討。

歷史的痕跡是永遠無法被抹去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那些華人努力走過的移民坎坷路、科學發明之路、歷史事件,都將撥雲見日一一看見,就像秋風不著痕跡地來,那吹過你我心中的漣漪卻能深刻的感受到,過往的歷史或是先人的離世總是令人不捨,但也因著他們的腳步我們才得以有跡可循追隨下去。

 總 編  劉麗容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