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传媒编辑 唐钊, 六月二十日, 二零二二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让台湾平民更加重视中国的侵略。

为未来做好准备

台湾在入侵威胁下度过了七年多的时间:中国将台湾视为其领土的一个分离部分。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的几个月里,台湾公民开始将中国的入侵视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重的可能性。纽约时报驻台北的记者 Amy Qin 最近报道了台湾的准备情况。(台湾备战图片来自 DW)

1.为什么半个地球外的入侵会引起台湾人的关注?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即使是最反习近平、反中共、煽动自由中国知识分子的人也会告诉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很少遇到不相信的人。就好像你告诉我马里兰州或佛罗里达州不是美国的一部分。如果你看几十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台湾一直是它的首要问题。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他认为伟大的中国意味着什么有着明确的愿景,而台湾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台湾人早就知道这一点,但乌克兰让这里的人们意识到,看似遥远的威胁实际上可能发生。台湾和乌克兰有很大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中国有强人领导人,他们认为台湾的领土是他们国家的关键。中国在军事和领土方面存在巨大的权力不平衡。俄罗斯入侵后,台湾的人自然会做出这样的比较。

2.居民如何应对这种增强的威胁感?

越来越多的人将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台湾有强大的公民社会,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正在举办所谓的民防研讨会。我最近去了台北一个时尚的联合办公空间。这个名为 Kuma Academy 的组织开设的课程侧重于急救和中国虚假信息等主题。大约 40 名不同背景和年龄的人放弃了他们的周末,去听有关打击错误信息等主题的讲座,并学习如何使用绷带止血等实用技能。每个人都在专心听讲,并在笔记本电脑上做笔记。

3.这些准备活动有多受欢迎?

需求真的上升了。另一个民防组织 Forward Alliance 的创始人告诉我,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它每个月都有 15 到 20 节课。上线后两小时内课程就满了。他说,他的团队已经培训了 1000 名平民和急救医务人员。人们带着他们的孩子学习急救。

它也超出了急救范围。台湾有非常严格的枪支法律,但自战争开始以来,对教授人们如何射击的课程的兴趣也增加了两倍。

但这是一个拥有 2400 万人口的岛屿,所以参加这些课程的人不一定占很大比例。这就是为什么军事分析家和前台湾官员认为训练平民参与台湾防御需要成为自上而下的政府举措。现在,它只是草根非政府组织的拼凑。

4.似乎政府确实希望让平民参与加强岛上的防御。它的努力进展如何?

政府并没有太多说明它计划如何让平民更多地参与进来。 4 月,官员们确实为平民发布了一本关于如果中国发动袭击该怎么办的手册,并立即遭到抨击。一项建议是在发生攻击时扫描二维码以获取信息。但是很多人认为,如果中国发动攻击,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切断关键基础设施。人们在说,“没有互联网,我们要如何扫描二维码?”

台湾政府正试图弄清楚它可以从乌克兰的防御中吸取什么教训。但乌克兰真正是在 2014 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才开始其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改革。问题是台湾能否在不经历类似事件的情况下做出有意义的改变。台湾是民主国家,政客有选举考虑。例如,延长征兵制可能不会很受欢迎。

(资料来源:纽约时报)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点击:  主頁 (wechineseus.com)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

请关注《华人》媒体的推特帐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请关注《华人》媒体的脸书帐户https://www.facebook.com/wechineseinamerica/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