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學家與教育家李浴日——強國強兵,救人救世
(李仁師)
兵學家李浴日先生一生經歷非凡。他曾是抗日學生,上海日獄的囚徒,廣東省政府教育局局長、日本留學生、孫子兵法解讀者、《抗戰必勝計劃》的作者、中國兵學書卷收藏家、陸軍少將、智庫「世界兵學社」創始人、
《決勝叢書》的作者、救人救世兵學與政論指引人。在此顛峯期,李浴日竟於1955年突發腦出血去世時,僅47歲。他畢生著作齊身(著譯兵書政論凡廾多冊,達二百餘萬言)。在《與孫子同不朽》2文中,李浴日被認為是現代中國兵學理論體系的宣導者和構建人,現代中國文人介入兵學研究的先驅。他在軍事學研究諸多領域,影響相當深遠。在民國兵學領域,他的研究堪稱多個第一,相當部分至今仍未有人超越。其妻賴瑤芝女士,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歷任廣東政府主席夫人主秘、廣東韶關墾區主任、世界兵學社副會長。浴日先生去世後,她繼任會長,《中國兵學大系》的發行人。以下節錄浴日先生寫的七本著作、文選、信函與智庫行動33來介紹他們二位的成就、貢獻與願望。
1.《滬戰中的日獄》(上海神州國光社刊,1932年)
1932年李浴日在上海暨南大學讀書時,「一二八」事變爆發了,被日軍以間諜反動罪名逮捕入獄,受到殘酷迫害。出獄後,他憤然寫了《滬戰中的日獄》。該暢銷書揭露日軍蹂躪殺害中國人的行徑,為全國人民宣傳抗日救國掀起了積極的作用。
友人胡懷琛在序言中為歡迎李浴日從日獄歸來寫道:
他能囚你的身,不能囚你的心。
他能縛你的手,不能縛你的口。
他能折你的膝,不能折你的筆。
你歸來了,你帶了血和淚歸來,
你帶了四川路的秘密歸來。
他們捉了你這個囚徒,
反是他們極大的損失。
五年後,李浴日寫了《抗戰必勝計劃》,這本書的論証給中國人帶來極大自信,從而打敗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印證上文講的「極大的損失」。
李浴日在《日獄》書的序言,描述了此書的背景和目的:
「這次,各位朋友都以為我死了…日兵是那樣的兇殘,炮火是那樣的猛烈。不然,為什麼事變的三十多天中,絲毫得不到我的消息(且登報徵求)?倘是逃往了別處,也應接到我的信。焦急、歎息、悲哀充滿了他們的心房,有的竟至灑了許多苦淚,尤其遠在南天的家人聞及,以至屢次在沉痛中,中斷了炊煙。
其實第一、二次如為日兵搜查清華(這是暨南大學的代號)所得,或轟進拘留所裡的炮彈是開花的、燃燒的,那也早已逃不出他們的所料了。然而事出奇特,在他們焦急到最高度時,在死神的千萬層包圍中,我是生還了,焦頭爛額地生還了。使他們『狂喜』,使他們『狂叫』。為了酬答朋友與家人,為了激勵全國同胞及引起全世界人類的注意,我才寫這一小書。」
在這本書,李浴日寫到「憲兵在蹂躪之餘,常用粉筆和我們說話。一次曾提出『中國人應與日本人聯合打美國』,在仇人的面前,尚作此說,足見對美國的仇恨了。本來日美的互相仇恨,不亞於德法的互相仇恨,個個都想作太平洋的霸主。對中國:一則要利益獨佔,一則主『「門戶開放』、『機會均等』。數十年來,無日不在明爭暗鬥中,遲早是不免於一戰的。到那時我相信中國人總不會這樣傻——同你倭鬼聯合。」
當我讀到這一段時,我想,如果這本書,翻譯成英文並轉交給美國中央情報局,那麼當日本航空母艦艦隊,駛向珍珠港時,它會如同walking ducks被美國海軍全數擊沉,隨後的廣島原子彈轟炸就不需要了。若此猜測屬實,我應翻譯很多李浴日兵學著作,讓美國人瞭解救人救世的中國兵學,與世界各國合作,去除戰爭,加給世界正義,和平與繁榮。
為表達重獲自由的感受,他在書的結尾道:
「風在悲鳴,水在嗚咽。四川路橋的兩邊站滿了人群,像是歡迎我似的。憲兵到此便走開了。於是,我們正式恢復了自由,從死的世界回到生的世界,從黑暗的地獄回到光明的天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時綿綿無絕期。』」
2.《定縣平民教育》(上海良友圖書,1934)
1914至1918年的世界大戰,募了三十多萬國內工人送往法國擔負築路、運糧和挖戰壕的工程。這幫工人,大都不認識字,到了人生地疏的異國,自然事事吃虧了。當時留美學生有見於此,有許多越了大西洋,踏入法國的國土,專門辦理華工教育,現在平民教育會的領袖——晏陽初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們已編輯課本,他們親身教導工人,工人讀了三、四個月,居然就能寫很簡單的信與看軍營中的通告了。再繼以數年,就有好多能看報和自由地寫信了。
從此次實際工作中得來經驗和教訓,晏先生認為祖國充滿著三億數千萬沒有受過教育的同胞。是有礙於國家的發展。在他回國後,在河北定縣,推行以下四項平民教育,讓平民獲得相當知識和技能:
- 文藝教育
- 生計教育
iii. 衛生教育
- 公民教育
隨後李浴日被廣東省政府派去考察定縣的平民教育,他把晏先生如何執行以上四項平民教育寫成書。在書中,講了很多感人的教育事務和精心的策劃,也談到如何維育與如何發展中國的平民教育。即使如此,他認為這四大教育不能完全解除中國農民的痛苦,中國有很多事要改革。
3.《孫子兵法之綜合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他在日本求學三年,完成孫子兵法之綜合研究的初稿,他是以「強國必先強兵,強兵必先建立中國本位兵學」為由,寫下這本書,並於1937年交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僅四年內,就印了十幾次版本,從而把6000字的《孫子兵法》,解說成名不虛傳的暢銷書《孫子兵法之綜合研究》。之後又加入新資料,將這本書改名為《孫子兵法新研究》,由世界兵學社於1951年在臺北再度發行。七十年後的2020年,我在回臺北時,購得它的翻印本。此書之受歡迎由此可見一斑。
《孫子兵法》中有一句:「兵者,詭道也。」李浴日解釋為「兵者是鬥力,同時也是鬥智與鬥計謀」,這新解釋與其他在《孫子兵法新研究》的解讀,把如何打戰的《孫子兵法》,昇華至如何治國的政論。李浴日認為,不止武官、政府文官與國民都要讀《孫子兵法》5。
同時,李浴日也將《孫子兵法》的基本原理加以綜合與整理,總結為以下十三項戰略 6:
一、民主戰略:當政府行道,就可使國民與政府的意志一致,共同生死,並燃燒著必勝的信念,如此在任何情形下,人民都不怕危險的。李浴日用這話「民主軍人,不是為民之主,乃以民為主,要愛民,要保民。」來解說什麼是民主政府。
二、善戰戰略:善戰的主將,當要進攻敵人,都是預先充實了自己的內部,精神與物質兩全,使敵不能勝我;而且確保主動地位,一待敵方發生有我可勝的虛隙,即乘之。
三、仁義和平戰略:是為仁義,和平與世界興榮而戰,如果是為利益而戰,勝利將是短暫的。
四、先知戰略:即在未戰之先,必需知己、彼、天、地的各種情況,然後決定計劃與行動,方可取勝。
五、計劃戰略:在未戰之先,必須定下周密的作戰計劃。然而計劃生於先知,前已言之,因為作戰計劃的良否,即周密或疏漏,對於全戰役,均有至大關係,且常決乎勝敗。
六、自然戰略:孫子主張戰爭及戰鬥需因自然的情勢而實施(合乎天地自然的法則),才有勝利的可能,且易於勝利。反對人為的勉強的戰爭及戰鬥,必致失敗。
七、求己戰略:戰爭之事,不管敵人如何,最重要的先求本身的強大,即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方能乘機取勝。
八、全存戰略:用兵的最高理想,是以彼我不經血戰,即雙存,但仍使敵屈服於我。因為這樣的勝利,才是完全的勝利,最完善的勝利。其所採取的策略可為政治、外交、經濟等諸端,然必須擁有龐大的軍備,作為支持。
九、主動戰略:在作戰時,我必須掌握戰場的支配權,常立於主動地位,並陷敵於被動地位,處處受我左右,惟我的意圖是從。而我的行動則自由自在,出其意表而攻之,必可取勝。
十、利動戰略:孟子喜談仁義,而不談利。孫子則著重利軽義,這是兵法家與儒學家不同之點。因利與戰爭關係密切,孫子將它分為三點:一、見利而後戰,二、以利鼓動我的士卒,三、以利引誘敵人。
十一、迅速戰略:孫子原本是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倘若不得已而戰,則以速戰速勝,把戰事結束得愈速為愈佳。不然,拖延下去,演成長期的持久戰,這不獨生命經濟犧牲浩大,且有釀成「漁人得利」之虞。
十二、祕密戰略:在軍事上,如作戰計劃,企圖行動及一切措施必須保守秘密,不為敵知,方可收效。
十三、變化戰略:一切戰法,必須因時因地因敵而使用,決不可拘泥於一端。
李浴日認為《孫子兵法》的構成與偉大,就在此十三戰略的靈活發揮。應用於中國軍事,中國就可「強國強兵」,百戰百勝,不再被外國侵略凌辱。他也認為,這《孫子兵法》十三大政略或經略,可應用於政治鬥爭,經濟鬥爭,以及一切鬥爭上。總言之,「強國強兵」是李浴日的第一個願望。
4.《抗戰必胜計劃》(韜略出版社,1937)
8月13日1937年,日本海軍派遣軍艦16艘與其陸戰隊在淞滬登陸。在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軍,共計斃傷日軍9.8萬人。於此關頭也就是在8月5日,李浴日把《抗戰必勝計劃》書油印數十份分贈友人。這本書在十月二十六日出版。他在書中闡明「長期抗戰利華」的必勝公式:
( 武力抗戰 + 外交抗戰 + 經濟抗戰 + 間諜抗戰 + 宣傳戰)
× 舉國一致堅持到底 = 日本必敗中國必勝。
這公式指明,舉國要打五種持久戰,才能抗戰勝利,而武力勝利只是一部份。
在當時的抗戰論著中,有亡國論(中國武器不如日本,戰必敗),速勝論(英美直接參戰,加上國民黨的200萬正規軍,抗戰必速勝)與持久戰論(在如何打勝方面,此論尚待正確的認知和兵學的分析)。該書出版後,他的持久戰必勝論,引起國內朝野的重視,蔣介石在廬山親自召見他。除面以嘉勉外,並請他在全國軍委會幹訓團演講《從孫子兵法證明抗戰必勝》,對激發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將士們抗日鬥志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事實上,在1937年12月,蔣介石發表《抗戰必勝的條件與要素》的演講。在1938年初,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中指出「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二者說的與李浴日的公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5.《獻給我永遠的愛侶——瑤芝》(信函,1939年10月23日)
李浴日有位志同道合的妻子賴瑤芝女士。1939年,在武水舟中,李浴日寫了一首詞「獻給我永遠的愛侶——瑤芝」,有以下一段:
安慰,我得到多麼的安慰!
第二天我私心慶祝我得到一位賢良的侶伴。
三十年來的壯舉,就是「孫子兵法」
尤其是今日和你的結合。
這個結合是我生命的光輝!
第二天,他們訂婚。
第六天,他寫詞一首《將别曲江一獻瑤芝》。有以下一段:
瑤芝妹喲!我要把整個靈魂貢獻給你,
我要使你感覺我像在春天裡煦煦的和風,
我要使你感覺我像在夏天裡止渴的甘泉,
我要使你感覺我像秋天裡皎潔的明月,
我要使你感覺我像冬天裡温馨的熱源。
我要你認識我是人間愛你的至上者,
瑤芝妹喲!你過去對我的信任,使我怎樣的莫能忘懷呢?
第十一天,抵連縣縣城,作《給我百年偕老的瑤芝》。
第十六天,在廣東省連縣三江與賴瑤芝舉行婚禮,賴瑤芝成為李浴日,發展中國兵學的夥伴。
第三十天,作詞一首獻给賴瑤芝:
我們在荒山裡建立了我們愛的樂園,
我們應必信必成,有始有終,
創造我們的光明前途!
其間,他不忘兵研,發表了二文:《從孫子兵法分析敵犯粤北的潰敗》與《廿九年我們做什麼?》。隨後,李浴日被派去浙江南潯前線參加戰鬥四個月。
- 智庫:世界兵學社(1941~)
以「闡揚中國固有兵學,介紹各國最新兵學」為宗旨,李浴日創辦了世界兵學社,並發行世界兵學月刊。這世界兵學社與月刊的組合,加上舉辦的兵學與國事論壇,讓世界兵學社成為一個現代兵政學智庫。
在這時,兵學社發表大量抗日著作。他不斷奔走於各大抗日戰場,為各大軍區司令官獻計獻策,到重慶分謁各盟國武官,為全民族抗戰搖旗呐喊。1942年,蔣介石第三次召見他,他向蔣介石呈獻剛完成的巨著《孫中山戰爭論》一書。有時人評論,他一個人的文化抗戰力,不亞於前線浴血奮戰的十萬士兵。
此時,李浴日被任為少將參謀,他任教於多所軍事院校,教導了大量的軍事人才。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對於中國現代軍事教育體系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做出重要貢獻。
他也鼓動「在今日的情勢下,唯有人人知兵,人人能戰,始能挽救民族國家於死亡。每一軍校以至每一普通大學(應實施文武合一教育)都應講授孫子兵法。其作用不只在軍事智識上足以奠定其基礎,尤其在民族意識上足以加強其自信心與自尊心。」因此,他致力推動《孫子兵法》的普及教育 7。
在1940年後,李浴日己經在全中國,收集古兵書。抗戰勝利後,全家搬去南京,他也繼續收集兵書,當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兵書也裝箱成行李,經廣州、香港被帶到台灣。
在1948年10月24日蘇州日報報導此建亭消息:
「本縣城防指揮官孫金銘少將、世界兵學社社長兼國防部政工局第四處處長李浴日少將、及國防部史政局第二處處長陳樹華上校等、為紀念世界兵學鼻祖、藉以提倡國防、發起於本縣虎丘建築——孫子紀念亭,經半年之籌劃、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就緒。李陳眾氏已於日前由京專車來蘇,主持此工作。孫子紀念亭建築於本縣虎丘,地基亦經勘定,為一水泥鋼骨之現代建築物,圖樣新穎壯觀。日內即可正式開工,預料在最短期內,即可完成。屆時將舉行盛大之奠基典禮,中央首要、將來蘇參加,今後虎丘又多一勝景矣。」
李浴日為募捐建亭,細述孫子事蹟,說道:
「孫武子為我國兵聖。所著《兵法十三篇》。窮幽極渺。千古無雙。不但我國歷代名將奉為至臬。且譯本遍全世界。拿破崙一世嘗深究之。可知外國將校亦莫不受其影響。
其所昭示吾人之用兵原理。實創東西兵學之最高峰。故杜牧云:『孫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千歲。將兵有成者。有敗者。勘其事蹟。皆與武所著書一一相抵當。猶印圈模刻。一不差趺』。洵不誣也。至于我抗戰八年。初是強弱異勢。而卒能待敵之可勝者。又豈非孫子兵經之再證乎。惜因歷代重文輕武之故。對此曠古兵聖反無專寺祠以祀。迄清孫星衍(孫子五十七世孫)。以孫子吳王將。實死於吳。而葬於吳東門外。乃建祠于虎丘東麓。並立碑紀念。誠盛事也。惜因戰亂。其祠已毀。同人等緬懷先哲。目擊心傷。爰擬仍在虎丘山上。建亭一所。以茲紀念。第以心有餘而力不應。所望各界賢達。登高一呼。慨予贊助。俾得早觀厥成。而供瞻仰。則不為兵學之光。亦國防所利賴也。」
到1948年秋,募到國幣二億餘元,水泥八十四包,鋼筋三百公斤。除建亭外,《孫子兵法》的全文被刻在一塊三尺高,六尺寬,六吋厚的碑石上。其碑文為書法家汪東所寫,刻石家錢榮初刻。後因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這碑石現今存放在蘇州石碑石刻博物館。
- 《救人的兵學》(世界兵學月刊,三卷五期,1947)
1947年李浴日發表以下,「建立救人的兵學」的哲理:
「歐美的兵學思想,自克勞塞維慈以來已走入歧途了,即他們全以『徹底殲滅』的殺人主義為本,所以到了工業發達以後。便竟相致力於武器的發明,尤其到了原子彈發明之後,殺人的技術與威力愈加巧妙而猛烈,一舉便可以殺人數十萬,像這種殺人的兵學思想,如果再任其發展下去,恐怕全世界都要毀滅。全人類都要死亡了。
在今日,我們為糾正這種錯誤思想,非把『救人』的兵學思想建立起來不可。
我國向來的兵學思想,都可以說是以『救人』為本的,像孔孟所倡導的『仁師』,『義戰』:老子所倡導的『慈以戰則勝』:孫子所倡導的『全國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吳子所倡導的『綏之以道』,『五戰者禍』:又司馬法所倡導的『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這種崇高的學說實值得我們今日來倡導,澄清目前世界上所鼓吹著的以『殺人為本』,『殺得愈多,功愈高,名愈大』的兵學思想,尤其軍人們的思想!
我們主張原子彈應運用于『止戰』,『救人』。我們應大聲疾呼,建立『以仁義為經,以和平為緯』的『救人』的兵學思想。」
救人救世是李浴日第二個願望。
- 《決勝叢書》(世界兵學社,1952)
在1950年,李浴日舉家隨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此時李浴日借戰鬥月刊的發行,繼續闡揚中外兵學。他並將所作《孫子兵法新研究》《克勞塞維慈戰爭論綱要》《孫中山革命戰理之研究》與《兵學隨筆》集合成《決勝叢書》,由世界兵學社發行。
本叢書取名「决勝」是由於李浴日有一天悟起漢高祖名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李浴日希望讀此書者能夠接受孫、克、孫中山的真理,成為現代的張良。
在書中序言,李浴日談到文武兼全的重要:
「提高軍人的兵學水平,固為當務之急,而灌輸文人兵學智識,亦屬必要。推行文武合一教育是為文人知兵,實施『全國皆兵』政策也是為文人知兵,而欲成為現代一個優秀的國民,偉大的學者亦應自動知兵。至於主持國家大計的文人們更要知兵,即所謂懂得戰略。作為現代一個政治家如果不懂得戰略,決不是一個健全的政治家。不懂戰略的政治人物,則其所措施不能配合軍事,甚且給予軍事上最大的不利和妨礙。一個偉大的政治人物應是文武兼全,即如歷史上伊尹、周公、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形的人物。」
9.《中國兵學大系》(世界兵學社,1957)
這部大系是由二十九本中國古兵書與六本近代作家寫的治兵語錄(孔孟、岳飛、戚繼光、曾胡、孫中山與蔣介石)組成。古兵書有:武經七書(孫子、吳子、司馬法、唐太宗、尉繚子、黃石公與六韜),百戰經、兵經、百將圖、古今女將傳贊等。到台灣後,李浴日正要以募捐方式来發行這六千頁的大系,卻不幸於1955年過世。所幸妻承夫志,經賴瑤芝的不懈努力,這部大系在1957出版。
賴瑤芝在《大系》的跋文中,首先闡述了《大系》乃歷代兵學的結晶:
「《中國兵學大系》不至胎死腹中,不至功虧一簣,而終於誕生出來了。这是當局愛護兵學國粹,革命軍人需要兵學國粹和共同體認先夫畢生心血所催生出來的時代成果。真是悲喜萬千!先夫常指這些兵書說:『這是我國歷代兵家名作,是歷史的靈與血的晶瑩的結晶,是歷盡滄桑千錘百煉不朽的軍人魂,是萬古常新的用兵原理原則。』」
然後她引用李浴日寫的《救人的兵學》(節7)來說明這大系的兵學乃救人的兵學。最後她銘心地感謝各方的賜與使大系得以完成,並望它能安致世界於大同:
「先夫之死,本屬無可補償的損失!所幸他一生兵學而外,友情至上,友情成了他的最大遺產,由弔死、恤孤以至本《大系》的出版,一切都是友情的賜與。讀過先夫兵書的朋友、景仰他兵學的朋友、惋惜他早逝未能謀面的朋友、身穿軍服的陌生朋友,都常來憑弔和慰問,這樣聖潔的友情多麼值得珍視!我無以為謝,只有殷切地致送先夫熱愛的兵學於千萬將士友好之前。
在這孤燈陋室中,窗外敲著淒涼的冷雨,五個孤雛已安然入夢,只有先夫的神靈和遺像陪伴著我。《大系》付印事務完竣,我才剖心瀝血來寫這篇跋文,在震撼心弦的情意之下,一段一停筆,一陣熱淚涌出一段苦文。寫到千古良將武士們的死是怎樣震撼了民族的魂魄處,我跪下為今日的將士人民虔誠地禱告:安得那以『仁義為經,以和平為緯的救人兵學』及早誕生,安然致世界於大同!寫到先夫友好給此書的友情處,我泣訴先夫說:『但願你所倡建的《中國兵學體系》從茲萌發、滋長、繁榮!等待全書裝成之後,我再細細為你一字不遺地朗誦一遍。』」
1955年9月30日,賴瑤芝為戰鬥月刊寫下《哭亡夫浴日》一文,前兩段是:
「浴日!你此生的光芒,真有如東海的浴日,我陪伴你十六年,我無時不看見你在工作、在生長、在活躍、在蓬勃。我從來沒有看過你怠慢或萎靡;你出入無風雨,你工作無寒暑;你好似隆冬松柏,永遠沒有枯萎凋零;你好似受慣風浪的舵工,永遠支撐一切艱危。在你生之力量的感召下,我也竭盡棉薄,協力耕耘;我們是如何熱烈地祈待著生命之力,開出美麗之花,充實之果!從來就沒有過絲毫憂疑!
不幸的八月七日,我永遠難忘的一個慘痛日子!東海的浴日正在升起,熹微的晨光正照在我們的庭園裡;你一早步出花園,躺在園裡的竹床上,是你在書房裡感覺悶熱嗎?是你出來納涼嗎?是你感覺不舒適嗎?唉!為何你竟在竹床上昏厥過去?唉!浴日你沉沒了!是的:天日在殞落,我的世界在傾覆,我的世界到了末日!啊!這是一種什麼暴力把你擊毀!是那種惡魔攫去了你!是那些惡魔將這悲愁淒慘的日子降臨在我們身上!」
在這月刊,作家教授尉素秋寫道:
「四十六年的初夏天,我在公路汽車上看見她,挾著一個大皮包,人又黑又瘦,憔悴的幾乎不可辨認。我問她忙些什麼,何以憔悴至此?她說:『李先生在世時,曾發願重建中國的兵學體系,把中國古今兵學著作,搜集齊全,編成一部《中國兵學大系》。他生前無力把它出版,我知道他必然抱恨九泉的。現在我把它付印了。天氣熱,天天跑印刷廠,雖然辛苦些,但還好,書就要出版了。』她匆匆跳下公路車,再趕市內的公共汽車,我望著她瘦削的背影和飄拂著的散亂長髮,心中泛起了無限的欽佩與同情。」
- 救人救世的《政略政術》(1937,worldmilitarysociety.blogspot.com)
賴瑤芝在1983年移民美國,《 中國兵學大系 》 的古兵書,李浴日寫的文稿也放在一箱,帶到美國。於2013年李仁雄從那箱書裡,發現《政略政術》的手稿,這還未發表的手稿,可能是與《孫子兵法之綜合研究》同時寫的(1933–1937)。
這手稿有六篇:一、一般;二、計知;三、領袖;四、集團;五、用人;六、制敵。第一篇的第一章是複製在右圖,這開章說的是政權應有智仁勇,智是有計謀,仁是愛民與保民,勇即是敢作敢為。如果一個政權有智勇而無仁,這政權打勝仗,只是暫時的。如果這政權有智仁勇,那就是行天下之大道。
在過去二、三百年,這世界已打過上百次戰爭,使千萬人死在這些戰爭中。而如今尤甚,諸位面臨的乃毀滅全人類的核戰。當務之急,正如這原稿寫的,如果這世界每個政權都有智仁勇,天下就有救了,和平與仁義(大道)就會普及天下。
總結:
基於以上李浴日與賴瑤芝的十功績,希望諸位能了解中國兵學的真諦乃在救人而非殺人。如何活用《孫子兵法》與李浴日的著作,把亂世轉為治世,大國成為強國,士兵成為強兵,這就是應用《孫子兵法》的至高境界,也是李浴日兵法著作的最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