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传媒编辑王惠豫2023年1月1日】 【编者按】过去的一年,美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1980年来的最高点。联邦储备银行为了对付通胀,连续加息,导致股票市场遭到重创。虽然从去年11月以来通胀率开始下降,但是离联邦储备银行的目标:2%,还有很大距离。预计在2023年联邦储备银行还会继续加息直至达到目标。因此,很多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在2023年会进入萧条的概率很大。但是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Jan Hatzius)对2023年的展望比较乐观,他认为经济不会出现衰退,而是“软着落”。以下是他的最近的一次关于美国经济预测的报告的要点:

《2023年美国经济展望:接近软着陆》

  • 今年的关键宏观经济问题是通胀过热是否可以在不出现衰退的情况下逆转。 我们的分析表明答案是肯定的——长期低于潜在增长可以逐渐扭转劳动力市场过热并降低工资增长并最终降低通胀,为实现软着陆提供一条可行但具有挑战性的途径
  • 沿着这条道路迈出的最初几步是成功的,但到 2023 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预计又一年低于潜在的增长和劳动力市场再平衡将解决大部分但不是全部的潜在通胀问题。 与共识不同,我们预计不会出现衰退。
  • 保持调整进程步入正轨的第一步是确保 GDP 增长保持在潜在水平以下。 今年帮助减缓经济增长的财政紧缩政策已经基本结束,但美联储策划的金融环境大幅收紧应该会使 2023 年的 GDP 增长率保持在 1% 左右。随着收入开始增长,消费者支出应该会更加稳健地增长 再次上涨,但这可能会被其他方面的疲软所抵消,尤其是住房市场。
  • 第二步要求 GDP 增长疲软,以进一步减少劳动力需求。 迄今为止,劳动力市场再平衡的速度和构成令人鼓舞。 我们的工作岗位与工人之间的差距已大幅缩小,这是由于职位空缺减少而非就业减少所致。 到 2023 年,我们预计职位空缺将进一步大幅下降,加上失业率上升5 个百分点,从而将工作岗位与工人的差距从今年早些时候达到的历史峰值 590 万缩小到我们估计有必要达到的 200 万门槛。 抑制劳动力市场过热。
  • 第三步需要劳动力市场再平衡以减缓工资增长。 近几个月工资增长开始放缓,我们预计到 2023 年底将降至 4%,与我们对与 2% 通胀相适应的增速5% 的估计相差不远。 如果是这样,这一中间步骤将为过热可以在不出现衰退的情况下逆转这一观点提供关键的早期支持。
  • 第四步要求工资增长放缓,使通胀回到目标水平。 这应该在 2023 年开始,但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预计,到 2023 年 12 月,核心 PCE 【注】通胀率将从大约 5% 下降至 3%,这主要是受商品类别的推动,供应链复苏目前正在扭转大流行期间的短缺。 官方数据中的服务业通胀可能会大幅下降,但滞后时间较长,尤其是在最大的类别、住房和医疗保健方面。
  • 我们预计 FOMC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放慢加息步伐,因为它转向微调基金利率以保持增长低于潜在水平,但最终会比定价多一点,12 月加息 50 个基点,明年加息 3 次 25 个基点 将基金利率上调至 5-5.25% 的峰值。 尽管我们的美联储预测比共识略强硬,但我们的经济衰退几率低于共识,因为我们预计明年需求将证明比预期更具弹性

1 1 PCE

【编者注】PC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Index (个人消费支出指数)不同于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使用来自家庭调查的数据; PCE 使用来自国内生产总值报告和供应商的数据。 此外,PCE 衡量所有美国家庭和非营利组织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CPI 仅占所有城市家庭。

(来源:www.goldmansachs.com)

# # # # #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点击:  主頁 (wechineseus.com)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

请关注《华人》媒体的推特帐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