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传媒编辑 王惠豫 2024年7月23日】美国特勤局局长金伯利-切特尔(Kimberly Cheatle)周二表示,在针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暗杀未遂事件引发的强烈抗议后,她将辞职。该事件使人们愈发关注负责保护现任和前任总统的特勤局为何未能完成其核心使命。

金伯利-奇特尔在特勤局工作了 27 年。她于 2021 年离开,前往百事可乐担任安全主管,之后拜登要求她在 2022 年回来领导该机构,带领 7,800 名特工、穿制服的警官和其他工作人员。

美联社获得的她在给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我对安保失误负全部责任。鉴于最近发生的事件,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卸任你们的主管一职"。

切特尔是在出席国会委员会会议并因安保失误遭到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数小时斥责后辞职的。她称这次针对特朗普的未遂事件是特勤局几十年来 "最重大的行动失误",并说她对安保失误负全部责任,但她没有回答有关调查的具体问题,这激怒了立法者。

拜登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都知道,那天发生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他表示将尽快任命新局长,但没有谈及时间表。总统说,他非常感谢切特尔数十年来为公众提供的服务。"拜登说:"我们特别感谢她在我们执政期间响应号召领导特勤局,我们也感谢她为我们的家庭提供的服务。

国会质询

在周一的听证会上,切特尔仍然坚称她是领导特勤局的 "合适人选",同时表示她将承担安全失误的责任。当共和党众议员南希-梅斯(Nancy Mace)建议切特尔在听证会上开始起草辞职信时,切特尔回答说:"不,谢谢。“

这名 20 岁的枪手名叫托马斯-马修-克鲁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他开枪时距离前总统演讲的舞台不到 135 米(157 码)。尽管来自伊朗的对特朗普生命的威胁导致在7月13日集会前几天对这位前总统加强了安保。

切特尔周一承认,特勤局在集会枪击事件发生前两到五次被告知有可疑人物。她还透露,克鲁克斯开枪的屋顶早在几天前就被确认为潜在漏洞。但她没有回答有关事件发生的许多问题,包括为什么没有特工在屋顶上。

满脸是血的特朗普很快被特勤局特工护送下台,特勤局狙击手击毙了枪手。特朗普的右耳的一部分在枪击中被打穿。一名集会者丧生,另有两人受重伤。

关于当天出现的麻烦迹象以及特勤局和地方当局在安保中扮演的角色,相关细节仍在继续展开。特勤局通常依靠当地执法部门来确保其保护对象出现的活动周边安全。前特勤局高级特工说,枪手根本不应该被允许进入屋顶。

要求问责

各政治派别都在呼吁问责,国会委员会立即展开调查,发出传票要求其出庭作证,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共和党高层领导人都表示她应该下台。身为民主党人的拜登下令对集会的安全进行独立审查,特勤局监察长也展开了调查。该机构还在审查其反狙击小组的“准备和行动”。

周二,共和党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表示,奇特尔的辞职“早就该”了。

“我很高兴看到她听从了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呼吁,”他说。“现在我们必须收拾残局。我们必须重建美国人民对特勤局作为一个机构的信心和信任。”

切特勒辞职的消息传出后,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上发帖称: "拜登/哈里斯政府没有很好地保护我,我被迫为民主挡子弹,这是我的荣幸!这样做是我莫大的荣幸!"

(来源:美联社)

# # # # #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点击: 主页 ( https://wechineseus.com )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

请关注本网站在X (推特)的账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