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传媒编辑 王惠豫 2024年8月26日】算上学费、杂费、食宿费、书本费、交通费和其他费用,现在一些大学的学费已接近每年六位数。

根据 CNBC 提供的数据,在《普林斯顿评论》的 “最佳 389 所大学 ”榜单上,包括纽约大学、塔夫茨大学、布朗大学、耶鲁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在内的八所学校,2024-25 学年的标价超过了9万美元。

根据乔治敦大学资深学者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在 2023 年的估计,考虑到学费平均每年调整约4%,这些院校以及其他院校的学费最快将在 2026 年突破10万美元的门槛。

大学入学与成功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llege Access and Success)是一家致力于促进大学负担能力的非营利组织,该研究所的主席萨迈尔-加德卡里(Sameer Gadkaree)说:“这种价格的冲击 会让学生望而却步,认为尽管有助学金资助能帮助他们上大学。”他说:“这根本负担不起,”尤其是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

根据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无党派研究机构预算与政策优先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的分析,州政府大幅削减高等教育经费导致学费大幅上涨,并将更多的大学费用转嫁到学生身上。“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加德卡里说。

他补充说,但这些学校仍然只占高等教育 “一小块蛋糕”。“绝大多数学院都是开放式的社区学院或州立大学,价格并不高"。

2024 08 26 美国大学费用

家庭为大学支付的实际费用

尽管大学学费越来越贵,但学生和家长很少自掏腰包全额支付。

根据 Sallie Mae 的年度《美国人如何支付大学学费》报告,2023-24 学年家庭实际支出的教育费用平均为 28,409 美元。Sallie Mae 在今年春季对 1000名本科生家长和1000名 18-24 岁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

该教育贷款机构发现,虽然父母的收入和储蓄支付了近一半的大学费用,但来自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免费资金支付了四分之一以上的费用,学生贷款支付了其余大部分费用。

美国教育部每年拨款约 1200 亿美元帮助学生支付高等教育费用。除了联邦援助外,学生还可以获得州或大学的经济援助,或通过私人奖学金获得经济援助。

但学生必须先填写联邦学生援助免费申请表 (FAFSA),这是获得所有联邦资金的门户,包括贷款、勤工俭学和助学金。

今年,新版 FAFSA 的问题使许多学生及其家人不愿完成申请。

根据美国大学成就网络 (NCAN) 的数据,截至8月日,与 2023 年相比,2024年全国 FAFSA 提交量下降了近10%。

“我们知道申请经济援助的学生减少了,这意味着上大学的学生减少了,”《普林斯顿评论》主编罗伯特·弗兰克说。

随着成本成为家庭关注大学的首要问题,“学生和家长很难看到高昂的标价后,还认为学校会提供帮助。”弗拉内克说。

然而,在提供援助方面,私立学校通常有更多的钱可以花,他补充道。

尽管标价很高,“但有很多学校正在满足学生和家庭的实际需求,这就是这里的辉煌故事,”弗雷尼克说。

(来源: CNBC)

# # # # #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点击: 主页 ( https://wechineseus.com )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

请关注本网站在X (推特)的账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