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全美将新增10万例癌症病例源于CT扫描
【《华人》传媒 2025年11月14日】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虽然这项技术可以挽救生命,但一些科学家担心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重要的是,就个人而言,CT扫描导致患癌的理论风险被认为非常低,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如果医学上认为有必要,患者不应犹豫接受这些检查。
然而,自2007年以来,美国每年进行的CT检查数量增加了30%以上,研究人员认为,不必要的检查正在使民众暴露于不必要的辐射中。
今年四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和英国的一个研究团队预测,CT扫描产生的低剂量电离辐射理论上可能导致美国所有新增癌症病例的5%。据估计,2023年进行的CT扫描可能会导致未来新增约10.3万例癌症病例。
这基于一些假设和以往高辐射事件的历史数据,但如果属实,至少在人群层面上,CT扫描将与其他重要的癌症风险因素(例如饮酒)相提并论。
“CT扫描通常能挽救生命,但其潜在危害却常常被忽视。鉴于美国CT扫描的巨大使用量,即使是很小的癌症风险也会导致未来出现大量癌症病例。”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流行病学家丽贝卡·史密斯-宾德曼(Rebecca Smith-Bindman)领导的国际分析团队写道。
目前,这些仅仅是理论上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值得考虑。虽然科学家们知道高剂量辐射会导致癌症,但尚缺乏确凿证据证明低剂量辐射与癌症之间存在关联。
这种潜在关联主要基于对原子弹幸存者和核电站事故受害者的长期研究。例如,在25000名广岛幸存者中,他们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相当于三次或更多次CT扫描,结果显示,他们终生患癌风险略有但显著增加。
这些结果是否适用于CT扫描仍存在激烈争论,必须权衡其理论风险与这项技术的益处。CT扫描如今能够以极低的辐射剂量(大约相当于您三年内从环境中吸收的辐射量)提醒患者和医生注意各种隐匿性疾病和损伤。
“对患病患者进行CT扫描的风险可能远低于其潜在疾病的风险,”CT成像专家、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前主席辛西娅·麦克洛(Cynthia McCollough)表示。
例如,在一项大型全国性试验中,接受低剂量CT扫描的吸烟者和戒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仅接受胸部X光检查的患者降低了20%。
近期关于癌症风险的预测同样基于历史悲剧,但与之前的分析相比,这些预测更详细地考虑了实际辐射暴露情况,而辐射暴露量取决于CT设备的类型、扫描时长、患者体型以及目标身体部位的敏感度。
这些匿名数据来自美国各地143家医院和门诊机构,并已收录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国际CT剂量登记库。研究人员利用2016年至2022年的统计数据预测,估计2023年进行了9300万次CT检查,涉及约6200万名患者。
基于相关的辐射风险,研究团队估计,2023年的CT扫描可能与未来10.3万例癌症病例相关。
作者承认:“要对终生风险进行实证量化,需要对庞大的人群进行长达数十年的随访研究。”
然而,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某些人群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因低剂量电离辐射而患癌。成年人接受的CT扫描占绝大多数,但估计儿童和青少年因辐射诱发癌症的风险更高。
例如,一岁以下接受 CT 扫描的人似乎终生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更高,而且这种情况在女性患者中似乎更为常见。
还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证实低剂量电离辐射是否真的会影响人体的癌症风险,以及其具体影响方式。
“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CT辐射剂量带来的总体癌症风险同样很高,”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的医学放射专家普拉迪普·德布(Pradip Deb)表示。她认为,如果无辐射检查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就应该避免不必要的CT扫描。
澳大利亚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学会主席、放射技师娜奥米·吉布森(Naomi Gibson)对此表示赞同。
“尽管研究结果强调了长期辐射暴露需要引起重视,但这不应阻止在临床需要时使用CT成像,”吉布森解释道。
“在适当选择的病例中,CT扫描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远远大于潜在的辐射相关风险。”
该研究发表于2025年4月《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
Projected Lifetime Cancer Risks From Current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来源: Science Alert)
# # # # #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点击: 主页 ( https://wechineseus.com )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https://wechineseus.com) (https://wechineseus.com)
请关注本网站在X (推特)的账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