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山東人管外祖母叫姥娘我姥娘是我這輩子最敬重的人。 

姥娘今年整整九十周歲。她耳不聾眼不花,說話乾脆利索,牙齒齊刷刷甚至咬得碎核桃,走路不用拐棍,兩隻小腳穩扎扎立在地上,整日笑口常開還不時幽上一默。特別讓人羨慕的是她至今頭腦清晰,思維靈活一如年輕時光。數年前來到她的兒子也是我唯一的舅舅家定居,每天邀上幾個鄰居前來打麻將,她幾乎總是牌桌上的常勝將軍。親戚鄰居提起來,都會異口同聲地說:那老太太,人家是怎麼修煉出來的! 

其實,姥娘是苦出身,一輩子吃苦操勞沒享過什麼福,且不說早年的兵荒馬亂四處奔波,居無定所,就是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裡,也實在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先是三反五反,公私合營,接著反右,後來就是文化大革命,政治運動一波接一波。姥爺生性膽小怕事,又喜歡喝個小酒,自家開的小五金店,一應事務均是姥娘一手張羅。父母參加工作後,雙雙忙得深夜還回不了家,四個孩子全靠姥娘悉心照料。父母工資低,家裡人口多,日子過得自然拮据,花一分錢都要精心算計。特別是文革期間,父母被扣發了工資,姥爺微博的退休金又不敷支出,姥娘就帶著我們學周圍鄰居的樣,凌晨起床出外掃硝土,背回家來用飯鍋煉成一個硝坨,賣給前來收購的鞭炮商人,換點小錢貼補家用。姥娘弓著腰,揹著對她來說實在是太大太重的畚箕,顫顫巍巍地走在黎明的小道上的形象,從此便永遠印在我的腦海裡。後來家裡三間房屋因年久失修在多天的暴雨中倒塌了,當時沒錢沒人重建,一直在那裡晾著。為衣食計,姥娘忍痛把房梁和木材陸續賣掉以支撐日常生活。曾有一個夏天,家裡實在沒有東西可吃,姥娘只好把因天熱用不著的棉被拿到集市上賣掉,換點糧食勉強又維持到下個月發工資的日子。 

水墨畫

儘管日子清苦,可姥娘從不抱怨。她生性樂觀開朗,什麼事都壓不到心上,還不時唱上幾句。文革中那幾齣樣板戲,姥娘也學會了不少,有時候還拿戲裡的唱詞調侃調侃姥爺。有次姥爺沒在家,我問姥娘姥爺到哪裡去了,姥娘隨口就唱出一句《沙家浜》裡的戲詞“也不知轉移到何方”,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印象最深的是那年我從外地回家休假,一天正睡著午覺,迷迷糊糊中,聽見姥娘唱一本老戲。在戲裡,她一會兒唱老生,一會兒學花旦,唱得投入,充滿感情,著實有滋有味。起初我不知道她唱的是哪一回,只是強忍住笑,怕掃了她的興頭。漸漸地我聽出是那齣在山東非常有名的呂劇《墻頭記》後,實在憋不住笑出聲來。她察覺了,趕快停了唱自我解嘲地說:“咱這叫”磨盤壓住驢耳朵,要啥腔有啥腔”。在我印象裡,那時候雖然家境不好,但生活仍充滿了小小的樂趣。每天晚上我們在煤油燈做作業,姥娘就著燈光在旁邊紡棉花,紡車吱吱扭扭極富節奏地唱著,姥娘不時輕聲哼上幾句小調,我們覺得那是世間最溫馨美好的時刻,我和妹妹甚至跟著姥娘學會了紡花織布。那時候我們都小,四個孩子全跟著姥娘睡。大一點的各個睡在彭邊一張小床上,屋裡那張大床,姥娘腳頭蹬著我,胳膊彎裡摟著兩個小的。等我們都睡著了,她再起床做針線活,有時為了趕活還要忙個通宵。那是我們四人身上穿的,腳上蹬的,合身合體,密密實實,從來沒穿過邋邋遢遢的破衣懶鞋,全是姥娘在深夜裡,就這豆大的沒有燈光,一針針一線線縫縫補補,把我們打扮大的。跟著姥娘出門,我們的穿著總是被人羨慕不已,特別是我們穿的姥娘自己設計製作的繡花鞋,總有姑娘媳婦彎著腰圍著觀賞,姥娘是有了名的針線活巧手。夏天夜裡蚊子多,沒蚊帳,姥娘怕我們挨蚊子咬,總拿著一把大芭蕉扇,給這個扇一陣,給那個扇一陣,為了我們能香香甜甜睡足第二天好學習。姥娘的扇子常常徹夜不停,長此以往,。姥娘甚至養成了下意識的習慣。數年前我即將來美,到舅舅家向姥娘告別。那晚和姥娘又睡在一張床上,她還把我當小孩那樣摟著我睡,雖然天花板上吊著大電扇,她仍拿著大蒲扇給我扇了幾乎一夜的涼。當時我假裝睡著了,眼淚卻一直在我眼裡打著轉,最終也沒忍心對她說出要去美國的事。 

姥娘早年上過幾天新式學堂,能識一些漢字。她常為自己這一段經歷自豪,稱自己曾是“洋學生”。多少年之後她還為我唱起她在學校學會的“洋歌”。她知道文化知識的重要,了解文盲的苦楚,所以一有機會,就讓我們教她識字,給她唸書唸報。她的床頭上枕頭上總放著成套的連環畫書,幾本古典名著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西廂記》的故事,她講來如數家珍,倒讓我這個學歷史的人自慚形穢、羨慕不已。正因為姥娘讀書、有知識,雖然是舊社會過來的人,但她絕不像家鄉的老太太那樣迷信,她一輩子不信神不信鬼,還笑話那些迷信的人。記得有年冬天的臘八節,家鄉的人照例要祭灶王爺,以感謝他給了人們吃的。我問姥娘為什麼不祭,姥娘不屑地說,過去窮了多少年,世上那麼多窮人,也沒見過灶王爺給了誰吃的,還不是照樣挨餓。誰也不會可憐窮人,自己可憐自己吧。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