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传媒编辑唐钊2022年3月29日】为不断提升我们对美国华人网站读者的宝贵服务,,美国华人华人网站发布了英文版和中文版的“IRS新闻稿”,“ 国税局情况说明书”和 “税务提示.这些讯息是由华盛顿特区的国税局媒体关系办公室直接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很高兴能与国税局合作,更好地扮演向公众提供分享这一份讯息的重要角色

教育费用扣除上限2022年首次升至300美元;申报2021年税表扣除上限为250美元

IR-2022-70,2022 年 3 月 29 日

华府 — 美国国税局今天提醒教师和其他为2022年提前计划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明年提交联邦所得税申报表时,将能够扣除最高300美元的自付课堂费用。

这是自2002年实施特殊教育者费用扣除政策以来,年度限额首次增加。对于2002至2021纳税年度,限额为每年250 美元。这意味着对正在申报于4月截止的2021年税表的人来说,扣除额上限为250美元。根据通货膨胀调整,该限额在未来几年将以50美元为增量上升。

2022 年,符合条件的教育工作者最多可以扣除 300 美元的合格费用。如果他们已婚并与另一位符合条件的教育工作者联合申报,则限额将升至 600 美元。但在这种情况下,每名配偶不超过 300 美元。

谁符合条件?

教育工作者可以申请这项扣除,即使他们采用标准扣除。符合条件的教育工作者包括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师、讲师、辅导员、校长或教学助手,在学校学年期间至少工作900小时。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都有资格。

什么是可扣除的?

教育工作者可扣除以下未报销的费用:

  • 教室中使用的书籍、用品和其它材料。
  • 设备,包括电脑设备、软件和服务。
  • 新冠疫情防护用品,以防止疾病在教室中传播。这包括口罩、用于对抗新冠疫情的消毒剂,洗手液,消毒洗手液,一次性手套,指导社交距离使用的胶带、油漆或粉笔,物理屏障(如透明有机玻璃),空气净化器以及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推荐的其它物品。
  • 与他们教授的课程或与他们教授的学生相关的专业发展课程。对于这些费用,申请另一项教育税收优惠可能更有利,尤其是终身学习抵免。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第970号出版物(英文),教育税收优惠,特别是第3章的内容。

合格费用不包括家庭学校费用、健康或体育课程中的非体育用品费用。与所有扣除和抵免一样,国税局提醒教育工作者保存好记录,包括收据、已兑现的支票和其它文件。

申报中的2021年税表提示:扣除额上限为250美元

随着报税截止日临近,国税局提醒仍在准备2021年税表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可以在附表1第11行中申报任何符合条件的费用。2021年的扣除限额为250美元。如果他们已婚并与另一位符合条件的教育工作者联合申报,则限额将升至500美元。但在这种情况下,每名配偶不超过250美元。

无论是自行报税,还是在税务专业人士或经过培训的社区志愿者的协助下报税,国税局都敦促每个人以电子方式提交并选择经转帐直接存款来获取退税。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 IRS.gov/efile。

此外,国税局敦促任何欠税的纳税人选择快速便利的电子支付,例如使用国税局直接付款,这是一项仅在国税局官网IRS.gov上提供的免费服务。有关此付款方式和其它支付选项的信息,请访问IRS.gov/Payments。

今年的报税截止日为:

  • 对于大多数纳税人,4月18日周一。
  • 缅因州和马萨诸塞州居民,4月19日周二。
  • 大多数居住在国外的美国人,6月15日周三。

【消息来源】

IRS新闻发布

国税局

媒体关系办公室

华盛顿特区

媒体联络 电话:202- 317-4000

公众联络 电话:800 -829-1040

网站:www.IRS.GOV/NewsRoom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