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5 IRS Tax Tips Small Headline Image

美国《华人》传媒编辑 唐钊, 六月十七日, 二零二二年】为不断提升我们对【美国《华人》】传媒网站读者的宝贵服务,【美国《华人》传媒】网站发布了直接从华盛顿特区的国税局( IRS) 媒体关系办公室提供的英文版和中文版的 国税局(IRS )新闻稿” , 国税局(IRS ) 情况说明书”和“税务提示”。我们很高兴能扮演与 国税局(IRS)合作的这个重要角色,扩展我们对读者们提供正确迅速税务资讯的服务。 

分居或离婚人士需要注意的一些税务事项

国税局税务提示 2022-92,2022 年 6 月 15 日

当人们经历合法分居或离婚时,他们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他们的税务状况。从报税的目的出发,美国国税局会将一对夫妇认定为已婚,直到他们获得离婚或分居抚养费的最终判决。

更新预扣税

当某人离婚或分居时,他们通常需要向雇主提交一份新的W-4表格,来申请适当的预扣税。如果他们收到赡养费,则可能需要支付预估税。国税局官网IRS.gov上的预扣税估算器工具可以帮人们确定他们是否预扣了正确的金额。

了解赡养费和分居抚养费的税务处理

根据离婚判决、分居抚养费判决或书面分居协议,支付给配偶或前配偶的金额,或为视为联邦税收目的上的赡养费或分居抚养费。某些赡养费或分居抚养费可由支付方配偶进行扣除,而收款方的配偶必须将其包含在收入中。

但是,依据2018年之后执行或2019年之前执行但后又修改的离婚或分居协议,而支付的赡养费或分居抚养费,如果修改明确规定废除赡养费扣除适用于该修改,则个人不能扣除。依据此协议而收到的赡养费和分居抚养费,不包含在收款方配偶的收入中。

如果提交单独的税表,需要确定谁来申报被抚养的子女

一般来说,拥有孩子监护权的父母一方,可在其税表上申报该子女。如果父母双方平分监护权、并且没有提交联合申报表,他们将不得不决定由哪位父母来申报该子女。如果父母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可参考决​​胜局规则(英文)。子女抚养费,付款方不能扣除,也不对收款方征税。

如果需要,报告财产转移

通常,如果配偶间或前配偶间的财产转移是由于离婚,则不存在确认的损益。人们可能需在赠与税申报表上报告交易。

考虑报税身份

正在办理离婚的夫妇,如果在年底仍维持已婚状态,则被视为该年已婚,并且必须确定他们的报税身份。国税局官网IRS.gov上的 “我是报税身份是什么” 工具(英文)可以帮助人们查找适合他们状况的报税身份。

分居或近期离婚的人士应考虑的报税身份:

  • 已婚联合申报。在联合申报表中,已婚人士报告他们的综合收入并扣除他们的综合可扣除费用。对许多夫妇来说,联合申报比单独申报要缴纳的税少。
  • 已婚单独申报。如果配偶双方单独申报,他们每个人都只在各自的税表中报告自己的收入、扣除额和抵免额。每位配偶只负责自己税表上的到期税款。人们应考虑是单独申报还是联合申报对他们更有利。
  • 户主。如果所有这些都适用,一些分居人士可能有资格作为户主来报税:
    • 他们的配偶在一年中的最后六个月没有住在他们的家中。
    • 他们支付了一半以上的当年维持住所的费用。
    • 在超过半年的时间里,他们的住所是其被抚养子女的主要住所。
  • 单身。离婚或分居抚养费的最终判决颁布后,纳税人将从判决颁布之年开始以单身身份报税,除非他们有资格以户主身份报税或在年底前再婚。

更多信息:

第504号出版物,离婚或分居的个人(英文)

第452号税务主题,赡养费和分居抚养费

【消息来源】

国税局税务提示

国税局

媒体关系办公室

华盛顿特区

媒体联络 电话:202- 317-4000

公众联络 电话:800 -829-1040

网站:www.IRS.GOV/NewsRoom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