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5 IRS Tax Tips Small Headline Image

美国《华人》传媒编辑 唐钊, 七月八日, 二零二二年】为不断提升我们对【美国《华人》】传媒网站读者的宝贵服务,【美国《华人》传媒】网站发布了直接从华盛顿特区的国税局( IRS) 媒体关系办公室收到的英文版和中文版的 国税局(IRS )新闻稿” , 国税局(IRS ) 情况说明书”和“税务提示”。我们很高兴能扮演与 国税局(IRS)合作的这个重要角色,扩展我们对读者们提供正确迅速资讯的能力。

承诺消除税收债务的公司有时会让纳税人陷入困境

国税局税务提示 2022-103,2022 年 7 月 7 日

俗话说,当某件事听起来好的令人难以置信时,那它或许就是不可信的。有尚未解决的税收债务的纳税人可能会被那些打广告声称能帮他们减少税收债务的商家所吸引。这些商家(通常被称为折衷付税提议作坊)夸大承诺可以用很少的钱来减少欠税。不幸的是,这些公司有时根本做不到却收取高额费用。

与国税局达成折衷付款提议可以帮助一些无法支付税单的纳税人。

折衷付税提议是纳税人和美国国税局之间的一项协议,以低于所欠全部金额的方式来解决税收债务。该项目为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提供了一个还清债务的途径,使其避免了无法偿还债务或面临经济困难的窘境。

不诚实的折衷付税提议作坊利用纳税人知识的缺乏来赚快钱。

这些折衷付税提议作坊敦促大家聘请他们的公司来提交折衷付税提议申请,即使纳税人并不符合申请条件。他们经常收取高额费用来准备申请,即使明明知道国税局会拒绝。这种不公平的做法浪费了纳税人的时间和金钱。

符合折衷付税提议资格的纳税人可以通过直接与国税局合作,获得相同的结果而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不诚实的折衷付税提议作坊,全年任何时候都是个问题,但在报税季结束、当纳税人试图解决他们的税务问题的时候,会大做广告、大肆宣传。

考虑使用折衷付税提议的纳税人须知:

  • 个人纳税人可以使用国税局的折衷付税提议资格预审工具(英文)来查看他们是否符合条件。
  • 当纳税人准备好了申请时,他们可以观看折衷付税提议视频播放列表(英文),该列表会引导他们完成所需步骤和表格,以根据他们的资产、收入、花费和未来收入潜力来计算出合适的提议。
  • 纳税人必须根据其实际支付能力来进行提议。
  • 申请本身并不保证国税局会接受纳税人的提议。

寻找信誉良好的税务专业人士的帮助

想要信誉良好的税务专业人士的帮忙,大家可以查看IRS.gov上的选择税务专业人士页面,来查找有关代报税人的证书和资格的信息。然后,他们可以使用国税局具有证书和精选资质的联邦税表代报税人名录(英文),来按照证书或资格类型查找代报税人。

更多信息:

折衷付税提议

折衷付税提议资格预审工具(英文)

折衷付税提议 - 国税局视频门户(英文)

表格656,折衷付税提议(英文)

【消息来源】

国税局税务提示

国税局

媒体关系办公室

华盛顿特区

媒体联络 电话:202- 317-4000

公众联络 电话:800 -829-1040

网站:www.IRS.GOV/NewsRoom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点击:  主頁 (wechineseus.com)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

请关注《华人》媒体的推特帐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请关注《华人》媒体的脸书帐户https://www.facebook.com/wechineseinamerica/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