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18 IRS Tax Tip Headline Image

美国《华人》传媒编辑 唐钊, 十一月二日, 二零二二年】为不断提升我们对【美国《华人》】传媒网站读者的宝贵服务,【美国《华人》传媒】网站发布了直接从华盛顿特区的国税局( IRS) 媒体关系办公室收到的英文版和中文版的 国税局(IRS )新闻稿” , 国税局(IRS ) 情况说明书”和“税务提示”。我们很高兴能扮演与 国税局(IRS)合作的这个重要角色,扩展我们对读者们提供正确迅速资讯的能力。

九百万人错过扩大的税收福利,但仍有时间申领

新冠疫情税务提示 2022-166

超过 900 万人可能有资格获得税收福利,但他们没有通过提交2021年的联邦所得税表来申领。其中许多人可能有资格申领部分或全部 2021年的纾困金退税额子女税优惠收入所得税抵免其它税收优惠与抵免。根据去年的《美国救援计划法案》和其它最近的立法,这些和其他税收福利都得到了扩大。

获得有价值的福利的唯一方法是提交2021年的税表。

通常,人们可以获得这些扩大的税收福利(英文),即使他们从工作、企业或其他来源获得了很少的收入或没有收入。这意味着许多通常不需要报税的人应该为2021年报税,即使他们近几年来都不需要报税。

符合条件的人即使没有收到信件也可以提交税表。在2022年4月的正常报税截止日之后提交的税表上申领的退税,不会受到罚款。

扩大的税收福利包括:

  • 扩大的子女税优惠。即使家庭在2021年下半年收到了每月的预付款,也可以申请此优惠。每个孩子的总优惠额最高可达3,600 美元。
  • 更慷慨的收入所得税抵免法律提高了无子女的员工的收入所得税抵免。还有一些变化可以帮助到有子女的中低收入家庭。对于无符合条件的子女的员工,该抵免额最高可达 1,502 美元,有一个子女的话可达3,618 美元,有两个子女的话可达5,980 美元,有至少三个子女的话可达6,728 美元。
  • 纾困金退税额。那些错过去年第三轮经济影响补助金的人可能有资格申请纾困金退税额。纾困金退税额通常被称为刺激计划补助金,可以帮助到没有收到全额的第三轮补助金的符合条件的人,包括那些在2021年迎来孩子的人。每位符合条件的成年人的最高可获得1,400 美元,每位符合条件的子女或成年被抚养人最高可获得1,400 美元。
  • 增加的儿童及被抚养人看护费用优惠(英文)。家庭如果有支付看护孩子或被抚养人的费用、以便可以工作或寻找工作,如果家中有一个符合条件的人,可获得价值高达 4,000 美元的税收优惠,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则可获得高达8,000 美元的税收优惠。
  • 慈善捐赠扣除。大多数采用标准扣除的报税人,可以扣除他们在2021年的符合条件的现金捐赠。已婚联合报税的夫妇,最多可以扣除 600 美元的现金捐款,个人最多可以扣除 300 美元的捐款。此外,有大额现金捐赠的采用逐项扣除的报税人,通常有资格在2021年进行全额扣除。

免费报税软件开放至11月17日

为了帮助人们申请这些福利,免费报税软件今年将额外多开放一个月,直到 2022 年 11 月 17 日。收入不超过 73,000 美元的人可以使用品牌软件免费以电子方式提交税表。

人们还可以访问 ChildTaxCredit.gov(英文)来提交2021年的所得税申报表。收入低于 12,500 美元的个人和收入低于 25,000 美元的夫妇,或可提交一份简单的税表来申领2021年的纾困金退税额和子女税优惠。

【消息来源】

国税局税务提示

国税局

媒体关系办公室

华盛顿特区

媒体联络 电话:202- 317-4000

公众联络 电话:800 -829-1040

网站:www.IRS.GOV/NewsRoom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