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疫情前,我們每年都會在一月份的時候去參加紐約的拍賣會和冬季古董展,認識了一些美國和英國的古董商,他們做中國古瓷器,從年輕的時候一直做到八九十歲,在業界相當有名。

他們熱愛瓷器及中國古物的程度非常令我感動,其中有兩位老人家,他們每年都從英國到美國來參展,疫情前在紐約他們都站不起來,手拿東西都不停顫抖著,我們看著都有點覺得心驚,生怕會發生什麼意外,他很堅定的跟我說,「放心,我不會,不可能會打破的。」紐約的古董商也有位老人,我們剛認識他不久,他已經行動艱難,走路非常的緩慢,他對我們說「一旦他關門了,就是他站不起來了。」他們喜愛中國古代瓷器就跟自己的生命一樣,现在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

如今的社會好像一直在往前奔跑,沒有人願意停下來往後看一下,很少人願意關注我們曾經擁有什麼——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歷史裡面,有什麼值得我們更珍惜的一些東西。所以,想藉由《華人》這個平台,成立專欄來介紹中國的瓷器。

 

 

 

【專欄概述 】

瓷器——是中國發明歷史上,對於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它最早出現於東漢時期,迄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期主要是青瓷,瓷窯遍布大江南北,瓷土從淺灰到紫灰、深紫色都有,釉色從淺黃到褐色以及青紫色等,大多數釉層厚薄不勻,且容易剥落,只有到了宋代,中國的瓷器才達到文人士大夫美學的最高境界。

元代,由於外族入侵,瓷器才開始注重圖案和紋飾。明嘉靖以後,西方海上貿易促使瓷器的裝飾更加豐富,中國瓷器逐漸發展成一種文化的載體,承載了中國和歐美的歷史文化。之後的專欄內容將分成七個子欄目進行深入賞析。

 

 

■ 素質雅韻——唐、宋高古瓷

歷代中國文人重雅輕俗,文人雅士追求的是超凡脫俗。瓷器在元代以前,就是這種雅文化的產物。宋代的瓷器基本没有圖案,就是單色。這些單色燒窯非常含蓄,那就是中國雅文化的審美觀。

 

■  瓷載歷史——瓷器裡的戲曲

中國文學繼唐詩、宋詞之後就是「元曲」,很多戲曲唱本的插圖水平都非常的高。戲劇唱本主要的印刷是在徽州一帶,景德鎮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擁有了許多版畫。而瓷器上的戲曲故事主要出現是從元代到清康熙時期。

 

■  牽星過洋——中國明清外銷瓷

明清外銷瓷主要是泛指大航海時代歐美和中國進行貿易時的瓷器,同時也叫貿易瓷。各國的東印度公司是主要的貿易主體。外銷瓷器為向西方人宣揚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可謂中國文化的外交使者。

 

■  青瑩世界——青花瓷的故事

青花瓷中的藍色是一種礦物質骨料,曾在唐代出現過,一直到元代蒙古人統治下,元青花成為瓷器裝飾的主流。不同時期、使用不同地方的鈷料以及不同的工藝做出来的青花,色彩色澤都不一樣。

 

■ 壺裡乾坤——中國的茶和茶具

茶與瓷器是中國對人類的兩項重要貢獻,隨著時代以及家具的演變,茶壺開始出現變化。中國的茶壺與茶文化內容豐富。我們將在此進一步為大家詳細介紹茶與瓷器、茶具之間的密切關係,共同探索這段悠久且豐富的文化歷史。

 

■ 重彩華章——中國彩瓷

中國彩瓷的歷史非常悠久,內容豐富品種繁多,工藝尤為複雜。一般來說,可將彩瓷分為釉下彩、釉上彩、青花加彩(也稱鬥彩)、素三彩等幾大類。之後專欄會針對以上詳細介紹及作品賞析。

 

■ 吉祥如意——瓷器中的吉祥變化

中國是一個象徵文化的國家,包括「諧音」的說話方式,及佛像、八仙等,大量出現在陶瓷裡。而當時中國的皇帝不喜在瓷器上運用人物的畫面,因此官窯器型的紋飾大多用動物和植物一些象徵圖案來表徵。

 

 

 

 

 

【專欄概述 】 余春明

1955年生,1982年從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其後在江西省南昌大學建築系擔任教授。為著名油畫家,曾於各大博物館、畫廊舉辦個人展覽逾二十場。學術生涯中,1997年獲邀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專研中國民間建築歷史與居住文化。

熱衷收藏及研究中國瓷器,擁有許多藏品。2012年,將200餘件中國瓷器捐贈南昌大學博物館。2018年於聖地牙哥中華歷史博物館進行「瓷上世界:中國16-19世紀外銷瓷器展」。撰寫過五部關於中國瓷器的相關著作。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