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斌

在20世紀上半葉東西文化碰撞與交融的浪潮中,林語堂與其家庭,看似與美國好萊塢像兩條平行線,實則是彼此交錯的文化曲線。

林語堂是一位以幽默筆鋒闡釋中國靈魂的文人思想家,他的文學作品對於東方形象的詮釋,影響著當時西方大眾對中國認知的影響,尤其此時的美國正值「好萊塢黃金時代」,身處美國的林語堂與一家人,和許多知名中美明星打交道,為好萊塢的「中國想像」提供了另類的聲音與參照。



 林語堂與三女之間的文化基根

 

林語堂(1895-1976),是20世紀中國最具國際聲望的作家、語言學家、思想家與文化使者。以中英文雙語創作聞名於世,著有《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等經典之作。除了個人成就,他的家庭也同樣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質與跨國背景,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家庭的縮影與代表,父親是一名傳教士,教導給他的是新時代下的觀念,不守成於中國古老思考框架下,讓他自由的發揮自我。夫人廖翠鳳也是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受西式教育,不僅賢淑溫婉,也深具文化素養,擅長書法、詩詞與英語。與廖氏婚後育有三女,兩人為孩子提供了一個中西兼容、思想自由的成長環境。三姊妹均自幼接受雙語教育,與父母一同遷徙於廈門、上海、巴黎、紐約等地,生活經歷多元,眼界開闊。這樣的環境培育出三位具有文學才華與思想深度的現代女性。



林家三姊妹 聯合出版《吾家》一書

當年幾乎被歷史遺忘,美國華裔兒童的第一本自傳是1939年出版的《Our Family》(我們的一家),由林語堂的三位女兒──大姊林如斯、二妹林太乙與小妹林湘如合著。這本書出版於經濟大蕭條時期,時間上甚至早於 1947年出版的《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 《吾家》 (Our Family)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可能是美國史上第一本由兒童所撰寫,並在全國境內出版發行的日記/自傳作品(不限於華裔兒童)。本書的序言是由著名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親筆撰寫。書中記錄了三位華裔女孩從她們的視角所看到的1930年代中期的美國與世界,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雖然書籍出版於1939年,但日記內容主要涵蓋1936年至1938年間的生活片段,當時如斯、太乙與湘如的年齡分別為13–15歲、10–12歲與6–8歲。

在三位姐妹中,林如斯是最早被收藏於華盛頓特區美國國家肖像館(Smithsonian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的華裔美國人之一,其肖像可至官網查詢。

二女兒林太乙則成為《讀者文摘》香港版的總編輯,任職長達23年。



《吾家》下的「好萊塢黃金時代」

時光荏苒,自《吾家》出版至今已過去86年,只剩最年幼的林相如女士仍健在,現年94歲!在三姐妹中,她走上了一條最具學術性的道路,獲得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Science),並長期從事癌症、愛滋病等領域的生物醫學研究。

林語堂的後代家族慷慨允許我們轉載《吾家》部分書摘。我們非常榮幸能與您分享這些珍貴的文字,讓大家透過20世紀初華裔美國兒童的視角來了解那個時代的故事。在這篇節選中,描述了1936年林家在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經歷,並與當時的影壇明星相遇,包括黃柳霜(Anna May Wong)與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

 

〈 參觀好萊場〉一章(節選自 《吾家》)

林如斯、林無雙、林相如合著 

李木 譯

從舊金山到紐約我們路過好萊塢。一天父親同母親去看到許多電影明星。使我們大失所望的是我們沒有去。晚七點他們才回來,母親告訴我們所有他們見到的明星。麥唐娜,威廉鮑華,劉克斯,珍哈羅,梅文烏格拉斯等人。父親母親去的時候,麥唐娜正同許多明星排演「桃花恨」,他們並同她拍了一張像。同劉克斯也拍了一張。

以後有一天我們全去拜訪莎麗澄波。那天我們正要動身到紐約。所以我們只同她誤了約有十分鐘。但這也很值得的。十點鐘的時候,來了一輛車。在裏面坐着莎麗澄波,她的母親還有兩個護衛,一個車夫一個保姆,她有一小巧的化粧室,對面就是珍尼葛娜的,三四個照像師等着給她同我們照一張合影。莎麗澄波在車中同我們握手。她下車後有許多人幫她脫去外套,雖然這樣出名她却沒有被慣壞。莎麗同我們說了兩三句中國話這是她在演「小紅娘」(Stowaway)影片時學習的。過不久我們就要走了去趕火車。否則我們可以看她做戲。

在那一天之前我們同朋友坐汽車去玩。我們看見了柯爾珀的住宅,還有瑪麗畢克福的房 子。

在紐約我們又遇見兩位著名的影星。一位是露意絲琳娜,但我們未見,父親母親見着她了。他們同她在唐人街吃一次飯。第一位是黄柳霜,我們都看見她了,還同她在一家中國飯館裏吃一頓飯。

她是苗條高而且美。我們很不覺拘束因為到底她是中國人。飯館的掌櫃要替她照一張像 但她拒絕了,因為他想將來把她的像片在牆上。

父親母親會見了很多的電影明星。但我們仍想再多見些位。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