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地亞哥到上海——回國一周的經歷

張惠

 

本來想發個視頻講一講回國的經歷,但嘗試了好幾次都哽咽到說不出話。我於3月19日晚12:30從洛杉磯機場乘坐長榮航空,途經台北中轉飛至上海浦東。

為了避免意外情況,我們大概提前了五個小時抵達洛杉磯機場。現場看到,除了亞洲地勤工作人員戴了口罩和手套進行防護,其他國家戴口罩的人很少,上飛機過安檢都沒有要求摘口罩,也沒有量體溫。這趟航班由一架波音777-300ER飛機執飛,基本上是滿座。由於是假期,航班上大部分旅客都是留學生,大家都戴著口罩,有一些乘客穿了防護服,飛機上工作人員都戴了口罩和手套。

 

我們是持中國護照到達台北,轉機不需要簽注。到達台北後,我們從轉機通道辦理了轉機手續,同時在轉機時,工作人員對每個乘客測量了體溫。

次日12:00抵達上海浦東機場,工作人員按照先後順序喊乘客名字下飛機,下飛機的過程花費了快兩個小時,但在漫長的等待時間裡沒有任何人急躁,沒有任何人說話,大家都是默默等待著。

一下飛機就湧來無限的安全感,專用通道站滿了工作人員指揮和疏導,機場內有清潔和消毒人員對每一個死角進行消毒。下飛機後一路走了很多關卡,辦理公民健康申請表,測量體溫,核酸檢測等工作。

 

大概四點鐘,工作人員帶我們去航空酒店做核酸檢測,每個大巴坐12人,為了避免病毒每排座位只做一個人,大巴前方有警車開路。做完檢測大概九點鐘,工作人員說下一站回酒店住宿等待核算檢測結果,車上有人開玩笑說怎麼感覺你像我們的導遊,氣氛很輕鬆。

 

到達15號隔離酒店後辦理入住大概用了兩個小時,因為人很多。辦理手續等待過程中有一些學生餓到不行,就點了外賣,工作人員並沒有嫌煩嫌工作量大,對每一個外賣都進行了消毒並且送到他們手上。

 

從抵達上海那一刻到酒店裡,一批一批工作人員交接著為我們辦理手續,過程很漫長很繁瑣,工作量又非常大,但他們態度真的很好,而且很貼心,在辦理手續時候給我們每個人發了零食,仔細交代了每一個注意事項,大到如何避免病毒,小大如何取托運行李。

 

大家都穿防護服戴口罩,我看不見他們長什麼樣子,只能聽到他們溫柔的聲音,大部分都是90後,有一些跟我的學生年紀差不多大,辦理完手續一個小姑娘送我回房間時候蹲在電梯裡,說她太累了,她也想被隔離了,我一下子淚奔了,真的很心疼他們。

在第一天抵達機場時候,我一共接到了教育廳、公安廳、衛生局等8個部門的電話,詢問我的身體狀態和目前狀況,並且叮囑我如果需要回家隔離他們會做好一切對接工作,一次又一次的暖流在我的身體裡,眼眶裡。能做到這樣的也只有我的祖國了,真的為中國驕傲。

因為我回國比較早,還沒有下達入境人員一律隔離14天的通知,所以核算檢測結果是陰性就可以轉機回目的地進行隔離,會有專車送至機場的專用通道進行專車。我的結果出來後工作人員打電話告知並且可以轉機回目的地,我決定在上海繼續隔離滿14天后再回目的地,工作人員回复我說如果你想要繼續住在這裡,沒有人會趕你走,這裡是中國,會保護你們。

 

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隔離生活,工作人員每天會把三餐放在門口的小凳子上,並且按門鈴,每餐兩葷兩素很可口。每天上午十點和下午四點自行量體溫並且打卡,八點左右工作人員會一一用體溫槍量體溫並且詢問身體是否有異常情況。

 

 

每天三點到五點之間工作人員會對外賣消毒再一一送到房間門口,我叫了兩次外賣,第一次是買了些洗衣液和毛巾等生活用品,第二個是在百果園買了些水果,拿到快遞時候眼淚忍不住湧出來,第一個商家送了礦泉水,第二個送了奶茶,水果店並沒有奶茶,一定是商家跑去買的,當騎手把快遞送到前台打電話告知我快遞到了的時候不忘說,隔離期間調整好心態,很快就會過去的,要加油!

 

這一點點小細節,一個個陌生人,都給了我們無比大的感動和溫暖。我用很樸素的文字簡單記錄了我回到中國一周的見聞和感受​​,這些樸素的人和語言,溫暖著我們每一個人。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