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传媒编辑王惠豫 2024年5月24日】周二,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从伦敦飞往新加坡的飞机迅速下降了 6,000 英尺(1800米), 任何没有系安全带的乘客都被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至少 71 名乘客受伤,其中 7 人伤势严重。 不幸的是一位73 岁的英国男子在事件中死亡。

2024 05 24 Singapo airline incidence

(图: Kids News/Abi Fraser)

对于任何害怕飞行的人来说,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只会增加他们的恐惧。

值得注意的是,像这样的破坏性事件很少见。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说法,湍流是“由涡流和垂直流引起的空气不规则运动”。在许多情况下,湍流很轻微,只会引起一些颠簸。

根据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数据,每年大约有 65,000 架次的航班会遇到中度湍流,大约有 5,500 架次的航班会遇到严重湍流。

湍流预测网站 Turbli 研究了 15 万条航线,找出了去年湍流最严重的航线。

结果显示,那些寻求平稳飞行的人可能要避免南美旅行--尤其是从智利圣地亚哥飞往玻利维亚维鲁维鲁国际机场,因为这段1180英里的旅程被列为最动荡的旅程。

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飞往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航线位居第二。

总体而言,最动荡的旅程中有六条是日本和中国的国内航线,但也有两条是距离本土较近的欧洲航线。

2024 5 23 Turbulent

根据 Turbli 数据,全球十大最颠簸的旅线:

1. 智利圣地亚哥(SCL)-圣克鲁斯(VVI)

2. 阿拉木图 (ALA) - 比什凯克 (FRU)

3. 兰州(LHW)-成都(CTU) 4.

4. 森特拉(NGO)-仙台(SDJ)

5. 米兰(MXP)-日内瓦(GVA)

6. 兰州(LHW)-咸阳(XIY)

7. 大阪(KIX)- 仙台(SDJ)

8. 咸阳(XIY)-成都(CTU)

9. 咸阳(XIY)-重庆(CKG)

10. 米兰 (MXP) - 苏黎世 (ZRH)

以下是北美乱流最多的航线:

  1. 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 (BNA) 到北卡罗来纳州罗利/达勒姆 (RDU)
  1. 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 (CLT) 到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PIT)
  1. 从丹佛 (DEN) 到墨西哥瓦拉塔港 (PVR)
  1. 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 (JFK) 到北卡罗来纳州罗利/达勒姆 (RDU)
  1. 从罗得岛州沃里克 (PVD) 到纽约州锡拉丘兹 (SYR)
  1. 从亚特兰大 (ATL) 到北弗吉尼亚 (IAD - Washington Dulles 或 DCA - Washington National)
  1. 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PIT) 到北卡罗来纳州罗利/达勒姆 (RDU)
  1. 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 (LGA) 到缅因州波特兰 (PWM)
  1. 从波士顿 (BOS) 到纽约州锡拉丘兹 (SYR)
  1. 从波士顿 (BOS) 到费城 (PHL)

Turbli.com 提供飞机湍流预报: 您只需输入出发机场和目的地机场,就能看到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湍流。

(来源:METRO, Fox Business)

# # # # #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请点击: 主页 ( https://wechineseus.com ) 浏览本网站更多的新闻和内容

请关注本网站在X (推特)的账户: https://twitter.com/wechineseinus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