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什麽 創什麽業 我們集體陷入誤區

我們創新了世界上36%的商業模式。

當我得知這條消息的時候,不知道應該爲此高興還是應該爲此悲哀。是啊,支付寶、餘額寶、微信支付、微信紅包、首付貸、e租寶、滴滴、優步、團購、衆籌……我們中國人發揮出最大的聰明才智,把好的、壞的商業模式創造得讓人眼花繚亂。可是,這種創新再多,也只是服務領域裏的東西,都無關中國經濟的根本,因爲能够拯救中國經濟的根本性創新——生産領域裏的科技創新被我們忽視了,被我們遺忘了,甚至我們還沒有本事把它們創造出來,只有少數的企業如華爲、中興通訊(000063,股吧)、北斗星通(002151,股吧)、中芯國際等,能爲中國挽回一點局面。

我們不僅把創新的精力放到了服務領域,而且把創新的資本也放到了服務領域,於是,支撑中國經濟甚至支撑中國服務業的實體産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艱難。創新什麽?創什麽業?我們集體陷入誤區,以爲大力發展服務業就可以讓中國的經濟好起來,其實,沒有了實體産業,服務業也不會走得太遠,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就是董明珠對馬雲說的:實體企業不生産東西了,你們也就完蛋了!從另一個角度看,實體産業和服務業的關係就如同一個家庭和保姆的關係,只有這個家庭有了盈餘才能請保姆,沒看見哪個家庭飯都吃不上就請個保姆回家的。

我們不要覺得發達國家服務業發達,就拚命追逐服務業,並把沒有扎實實體經濟根基的服務業當成救命的稻草;我們也不要以爲發達國家都是一步直奔服務業的,他們都是在實體經濟發達以後才有發達的服務業的。像美國,他們差不多只剩服務業了,但這不意味著他們沒有發展過實體産業,而恰恰是它的實體産業超發達之後,才有資格、有能力讓服務業比例超過80%的。所以,我們不要忘記我們處在哪個階段,在我們目前這個階段上,我們只有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本放到實體經濟上,中國才有希望,未來的中國服務業才有希望。

政府號召我們創新,結果我們都盯住了服務業;政府號召我們創業,結果我們都涌入了第三産業。現在的情况是,不僅創新者不在實體經濟領域,創業者也不在實體經濟領域。如果你在中國遇見創業者,你會發現,100個創業者會有99個混迹於互聯網、金融、中介、飲食等服務領域,中國的實體經濟已經被創業者特別是新生代創業者徹底拋棄了。爲什麽會是這樣?因爲中國的産業導向、人才導向和資金導向等有問題,所以實體企業不賺錢;因爲産品科技創新時間長、難度大,所以賺錢慢。當代的中國人喜歡賺快錢,喜歡賺容易的錢,正因爲如此,中國實體企業面臨危機,中國實體企業家後繼乏人。

於是,我擔憂起來,如果我們中國人都熱衷於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去服務領域創業,那麽中國經濟的未來在哪里?當我們改革開放第一代實業企業家離去的時候,誰來繼承他們的事業?不,當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經濟出現拐點需要突破的時候,誰來讓中國的實體經濟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看著發達國家都是用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來征服世界的時候,我們却是用苟延殘喘的低端製造業和眼花繚亂的商業模式來一比高低,這讓人很著急。湯森路透發布的2015年創新百强企業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而日本占了40席,美國占了35席;在前10强中,美國企業占了7席。

當我們看到這些,我們還會爲我們創新了世界上36%的商業模式而自豪嗎? (自微信轉載)

【作者簡介】韓文高,1963年生人。現爲經濟日報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2000年10月出版主編圖書《世紀末金融風暴》。2006年起在很多重要經濟會議及論壇上發表宏觀經濟演講,在業內有一定知名度。


次閱讀0 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