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讀者朋友 (202502)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春節開始新的一年,我們的封面人物彭應吉也給《華人》帶來了精彩的故事,他的人生起起伏伏,他用他的眼光開展他的視野,他用他的毅力及智慧繼續成長。他用他的慷慨及魄力展示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精神,相信看完他的故事一定對讀者們有很大的啟發。
天性就是古道熱腸的彭應吉對於服務社區都是當仁不讓.在僑團中願意出錢、出力、出智慧、出時間。幼時貧苦的經歷和少年痛苦的磨難給了他無比堅強的個性,而他對一切事情都能處之泰然,他堅守著母親謝述蘊教導他的至理名言「一道田埂三節爛,三窮三富不到老」。也因如此他懂得如何應對大風大浪,不埋怨不訴苦,人生經歷了「車鉗銑刨一把抓,紅爐帶翻砂,擔扛挖抬拗,外加修下水道」。在改革開放中脫穎而出。 就這樣挺了過來,衷心祝福他。
同樣的在中國的毛烏素沙漠中有一位治沙女王——殷玉珍。「黃沙滾滾漫天來,白天屋裡燃燈台。行人出門不見路,一半草場沙裡埋。」這首民謠是當時毛烏素沙漠的真實寫照。但從1960年代起,毛烏素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毛烏素沙漠:被稱為即將在地圖上消失的沙漠。
殷玉珍在19歲的時候沒有機會上學而嫁到了毛烏素大沙漠。她說:「寧可種樹累死,也不能讓沙子把我欺負死。」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奮鬥製造了一個奇蹟綠洲。40年過去了,殷玉珍和家人共計造林7萬畝,這比7個西湖的湖面面積之和還要大,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讓毛烏素變成了金烏素、綠烏素。殷玉珍在過去40年逐漸嚐到了生態利好帶來的甜頭,她不僅擁有了自己的500畝生態園,還在生態園內種上了小米、玉米、白菜等雜糧及果蔬。沙漠裡曾難以產出的水果莊稼被——種活,小米、櫻桃、玫瑰。
然而在中國的殷玉珍卻有一個美國弟弟——殷一凡。這位不凡的一凡與殷玉珍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了人間最善良的地方,想知道更多他們的故事,千萬不要錯過本期內容。
人間最美好的地方是人與人之間最令人感動的地方。這用血淚換來的故事:彭應吉和殷玉珍血淚創造的故事都給我們非常大的感動。彭應吉和殷玉珍的背後,是堅韌不屈的精神力量,是苦幹實幹的不懈奮鬥。期許我們也朝這樣的精神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