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瞭解殷一凡的故事就要了解殷玉珍的故事,以下是由加拿大探險家杰里.科巴蘭科(Jerry Kobalenko),針對殷玉珍所撰寫的一個英文故事,這個為兒童寫的故事,簡單而生動,下面是我(劉麗容)翻譯成中文版本的故事的內容。

 

著|Jerry Kobalenko

譯|劉麗容

封面畫家|崔亞正

插圖|尹玥

 

「殷玉珍出生在陝西偏遠的地區的一個小村莊。家中七個孩子,六個女兒一個兒子,她排老五。離她所在的村子不遠的沙漠便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 」

「小時候的殷玉珍非常招人喜歡,甚至大一些的女孩也願意把她當作領導者,每個人都說她長大後會很有成就。 」

「殷玉珍是一個單純的人。從很小的時候起,她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幫家人做家務。她沒有上過一天學,所以從未學過閱讀或寫作。」

「殷玉珍19歲時,她的父親讓她嫁給內蒙古沙漠中一個非常貧窮的男人。殷玉珍不願結婚,更不想嫁到那個貧瘠的地方,但她愛她的父親,最終還是嫁給了那個沙漠裡的年輕人。」

「她的新家除了沙丘什麼也沒有,甚至找不到一片生長的草葉。她和她的丈夫住在一個沙坑挖出來的沙窖中。沙窖裡空間非常小,以致於他們躺下時無法伸直腿,只能蜷縮著身體入睡。可怕的沙塵暴經常會來光顧,成堆的沙子堆到門口,以致於人很難再出去。無處不在的沙子經常會積存到殷玉珍的手臂上,並且進入她的眼睛、耳朵和鼻子。」

「殷玉珍家裡很窮,只有兩隻綿羊,其中一隻還是瘸子。她和丈夫的食物很稀缺。她的處境如此落魄,有一次她甚至聽說所有長大成人的童年夥伴都在嘲笑她。因為她的朋友們結婚時,婚禮儀式中有熱鬧的車隊,有歡快喜慶的音樂,有豐厚的彩禮。只有殷玉珍,什麼都沒有。」

「殷玉珍很不開心,她不介意貧窮,但她不喜歡被嘲笑。她需要一些東西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她覺得自己無法這樣生活下去。於是,她決定開始在沙漠裡種樹。」

「 小時候,她曾幫助父親管理家裡的小果園。她喜歡樹木,在她眼裡,所有的樹木都非常漂亮。她喜歡嫩芽,喜歡葉子,喜歡花朵,喜歡炎熱的夏天裡的綠蔭。她一直記得,哪怕一棵樹也可以抵擋住風。」

「雖然對在貧瘠的沙漠裡種樹一無所知,但她決定嘗試。在沙窖前,她種下了第一棵樹。她不知疲倦地給樹木澆水,用自己的外套包裹保護它們,以防風沙來襲。她摯愛她的小樹,當強風把樹苗拔出刮跑,她會把它們找回來,再次栽好並用心呵護。」

「樹木很難在沙漠裡生長。起初,倖存下來的很少,大多數人都認為她在浪費時間。在沙漠中種樹,這確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儘管如此,她仍在堅持,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成功。她想要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就這樣,她堅持下來了。」

「儘管沒上過學,但殷玉珍天生聰明。當一個方法不行時,她會想出新的方法,然後再嘗試另一個。最終,她找到了解決方案。期間經歷過太多坎坷和辛酸,但也有很多新的發現,當看到兩棵樹終於扎根生長時,她的激動與興奮難以言表。」

「 她也開始種草,留住沙土,從而可以更好的種樹。她在沙漠中搜尋合適的地方,用鋤頭打好洞,把小草的種子種下。結果,沙漠裡的老鼠找到種子並把它們全部吃掉了。殷玉珍挖了很長很深的溝,把種子重新種下。然而,聰明的小老鼠還是找到了種子,並吃掉了它們。」

「 她還是想到了一個方法。她把羊趕到沙漠裡,把草籽種在羊蹄踩出的小洞裡,由於有羊身上的氣味,老鼠無法聞到種子。就這樣,種子被種下,小草開始生長。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生長的草減少了沙土的流失,沙塵暴逐漸變得不那麼囂張。」

「即使這樣,生活仍然是孤獨的。過去,殷玉珍喜歡與人聊天。如今,身處沙漠,除了內向安靜的丈夫,她幾乎再沒見過其他人。有一個階段,整整兩年,她沒有見過丈夫之外的任何人。」

「曾經有一次,她看見一個陌生人穿過沙漠。她大聲呼叫,但因為離得太遠,那個人沒有聽到她的聲音。當她跑過去的時,陌生人已經消失在遠方,只剩下他在沙漠中留下的腳印。」

「殷玉珍趕緊回家,拿了一個盆子,用它蓋住一個腳印,這樣就不會被吹來的沙子掩埋掉。她把盆子一直扣在上面,每當感到孤獨時,都會去打開盆子,長時間與那個腳印待在一起,她把腳印當作自己的一個朋友。」

「為了樹她幾乎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她說它們就像她的孩子,她平等地呵護著它們中的每一棵。除了種樹,她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做飯、打掃衛生、洗衣服……各種各樣的日常瑣事。她在做其他事情時,大腦裡也同樣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種樹,所有這些思考和努力減少了她內心的孤獨感。」

「情況開始好轉。殷玉珍的辛勤工作和聰明才智,讓更多的樹木得以存活。她有四個孩子,她為自己的第一個兒子起名為白國林。她希望當她和她丈夫老了,孩子們也能幫助她們繼續植樹。」

「不久,所有的家人都參與到種樹中來。為了有更多的樹苗可以栽種,她的丈夫也會外出工作賺錢,用賺來的錢購買樹苗,或者會要求直接以樹苗來代替薪水。」

「慢慢地,他們所在的沙漠開始變化。草把沙土留住,殷玉珍可以培植起灌木叢,沙土不流失,越來越多的樹木活了下來。事實證明,只要可怕的沙塵暴沒有將幼小的樹苗連根拔起,它們就能夠被照顧得越來越好。」

「殷玉珍從井裡取水,把沉重的水桶扛在背上,不知疲倦地用心澆灌每棵幼苗。她挑選枯小的的樹枝做成工具,仔細地除去樹葉上有害的昆蟲。」

「呵護這些樹苗要持續貫穿一年四季,即使在冬天,她也會在每棵樹周圍堆雪保護。這可以讓樹木免受低溫和冷風的侵害,當春天雪水融化時,也為每棵樹提供了專屬水源。」

「殷玉珍心裡裝著每棵樹,也裝著一個森林。她在沙漠與荒野連接的最外圍種植了灌木叢,種下了枝幹強大的楊樹,用來保護土壤,阻擋風沙。這些樹木圈起了一座堡壘,在堡壘的中心區域,她種植了可以接出果實的果樹,更好地抵御風沙的侵襲:桃樹、杏樹、蘋果樹等在這裡茁壯生長。」

「在這個受到楊樹保護的區域內,她還種植了玉米、西瓜、大米、土豆和小米。她和丈夫還飼養了豬和雞,羊的數目由之前的兩隻變成了一群。最終,她和她的家人能夠完全自給自足,這裡不再是一片荒蕪的沙漠,而成為了欣欣向榮的農場、森林,成為了綠色家園。」

「外面的世界開始注意到他們。有些人想從殷玉珍手裡接管這片茂盛的樹林,但她把這些樹視為自己的孩子,她希望有足夠的肥沃土地養活自己和家人,嚴酷的沙漠生活使殷玉珍像樹一樣堅強,她不想讓這些人得逞。這期間,這位傑出女性所做的事情開始廣為流傳。最後,她捍衛了自己繼續呵護的這片土地的權利。」

「有一天,殷玉珍收到了來自政府部門的一封重要信件,她被評選為『全國勞動模範』,這是中國最重要的榮譽之一。隨後她又獲得了更多的榮譽。北京奧運會時,她被被選為奧運火炬手,現在,她是當地的當地的『模範公民』。」

「殷玉診的名聲傳播開來,她開始周遊世界,向其它國家的人們講述她如何將沙漠變成綠洲。人民喜歡她的故事。『通過改變她的生活,她改變了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聽完她的故事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今天,殷玉珍不再住在沙窖裡,而是有了一個舒適的家。多年前種植的一些樹本現在已成為她新房子的屋樑,她仍然在欣賞它們。通過出售自己種的農產品,她變得富裕起來。仍然不會讀書的她,已經能夠造福一方,成為一個傑出的地方政府工作者。她還在繼續種樹,但已經有許多人在幫助她,她周圍也有很多人,她再也不會感到孤單。」

「就這樣,昔日的那個小女孩變成了今天取得巨大成就的殷玉珍,就像每個人都曾經說過的那樣。」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