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一凡之取名為「一凡」——來自於他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姓「殷」——因為這位美國青年選擇了中國這一位將荒漠造成綠洲奇蹟的偉大女性殷玉珍作為榜樣。如何去了解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年輕人在中國的故事一定要了解他跟殷玉珍是如何相識。

殷一凡,本名唐納德.阿什頓.瓊斯(Donald Ashton Jone),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州。2014年,他在哈爾濱一家披薩店看到一部紀錄片,講述了關於毛烏素沙地種樹人殷玉珍的故事,看到她為沙漠創造奇蹟,防風沙種樹,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讓他心中充滿了激動及好奇,萌生「我要跟她學種樹,改變自己,改變地球!」這個念頭。因此2015年在朋友的幫助下,聯絡到了遠在中國西部、2000多公里外的殷玉珍。他長途跋涉到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毛烏素大沙漠去見殷玉珍,並學習如何種樹並愛上了這片沙漠,也開啟了他和殷玉珍每年一次的「綠色約定」。

殷一凡剛來的時候不會種樹,殷玉珍成了他的老師,教他種樹。從2015年第一次來到毛烏素沙地開始,幾乎每年都會來種樹。2017年,他將自己的妻子帶來,想讓妻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喜歡這裡。2019年,在這裡待了三週時間,他種了近1000棵樹。​​現在,他已成為一個技術熟練的老種樹人。而身為外籍教師的他,也常常給他的學生們講述沙漠、生態、毛烏素沙地的人和故事。

 

殷一凡問殷玉珍「我要取一個中文名字,用你的姓,選『殷』好不好?」

「好,你是我的小弟弟。」殷玉珍回答。

 

從此,殷玉珍和殷一凡以姐弟相稱。

殷一凡述說,這裡的人都以家人的方式對待自己,令他無比感動。大家每天一起吃飯、一起開玩笑、一起種樹。沙地、樹林、食堂,有一凡在的地方總是歡聲笑語。更在2017年將自己的妻子帶來了毛烏素沙地。

殷玉珍回憶起2019年這一年來了許多朋友,為她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加拿大、美國的朋友、網友,在沙地給我過生日,50多年來還是第一次。」

並在中新網某次採訪中殷一凡跟記者分享:「我想改變自己的生活,還有我們共同的地球。像她(殷玉珍)這樣,認真,我也會認真,改變地方,我也會,改變自己,我也試試。我一直記在心中。」

不同國籍的兩人卻有著共同的理想與目標,深知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一起致力於改變地球的環境、改變自己的生活,讓這塊土地更加美好。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