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朋友,您好!
七月八日,著名科學家、美國華裔分子生物學家黃以靜院士因肺炎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三歲。她是與諾貝爾醫學獎擦身而過的大科學家,世界首位破解艾滋病病毒DNA結構第一人,她的離去,是世界醫學界的損失,也給我們雜誌留下了遺憾:再也沒有機會去採訪我們身邊的這位大科學家了!好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聖地呀GO”的及時報道,吸引了數萬讀者的回應(第13頁),她當年的學生裘峻為我們雜誌撰寫了對恩師的懷念文章《生命如花,恩澤世人——紀念黃以靜院士》(第17頁),我們可以此向黃以靜院士表達我們的誠摯敬意。
八月份的封面人物是兩位十三歲的小姑娘——高潤琪和葛馨宜。這兩位八年級女生創建了非營利的“蝴蝶項目”,積極為抗疫貢獻力量,多方位地為社區服務,吸引了眾多孩子們參與,也吸引了主流媒體的關注,多家英文媒體對她們的理念和公益活動做了詳細報道。我們特別邀請到上海財經大學經濟新聞系的創辦者方立博士為我們撰寫了封面故事《與蝶共舞,讓愛飛揚》(第19頁),希望激勵更多青少年投入到抗疫活動中去。
本期發表的程凱的五言長詩《健行九年抗“糖”紀》(第45頁),記載一位曾經的嚴重糖尿病患者,一反治療常規,勇敢走出病房,九年間堅持健行的獨特經歷。他的毅力令人欽佩,他的做法也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面對病魔,是消極等待,還是積極面對?儘管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多有差別,但對待疾病的態度,我想程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華人新一代》特刊《2020美國疫情中的華人新一代》將於十月推出。為此,我們特別組織了五位小編輯來共同完成這個有意義的工作。本期發表了這五位小編輯的中文作品與讀者分享:左小凡的《鮮花自然會繼續開放》(第33頁)、趙熙的《手機裡的爸爸》(第33頁)、李明德的《我的抗疫生活》(第34頁)、彭光璞的《我的“留學生活”(第34頁)》和高潤琪的《我是你爸爸(二)》(第35頁)。這五個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疫情下他們忙碌、有趣的生活。他們的文字飽含真情,又不乏幽默,還很有想象力,讓我讀來想哭又想笑,同時激動地在想,這些生長在美國的孩子們真是不得了,生活在英語環境,居然能寫出這麽好的中文文章,可見他們付出的什麼樣的努力,同時又有著多麼好的中文老師和家長在背後的堅挺。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我們定會向讀者獻上一本出色的《華人新一代》!
說到中文老師,本期開始,我們將推出一位中文老師的系列作品。這位老師就是華夏中文學校的資深老師郭海菲女士。她在課堂上,通過向學生講述傑出華人的故事,激勵她的學生自強自重,努力學習。這第一篇文章是她介紹婚紗設計大師王薇薇的故事。請您懷著熱情閱讀這篇《尋覓熱情》(第27頁)。
美國疫情依然嚴峻,請各位親愛的讀者多多保重!《華人》雜誌全體同仁愿與您一起面對挑戰,順利健康地走出疫區!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