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早創辦的免費為亞裔服務的診所

 

1971年,一個名為“亞裔診所”(Asian Clinic)的集診療、康復和實踐基地的全方位免費醫療中心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問世。五十年來,這個診所為超過十二萬病患提供了全方位服務,其中絕大部分是沒有健康保險和低收入者。亞裔診所成為美國醫療領域的一朵奇葩。今年恰逢亞裔診所創辦五十週年,《華人》雜誌特邀請唐釗博士採訪了現在的診所主任曾廣階醫師。

 

《華人》:請介紹一下亞裔診所的創辦和創辦者好嗎?

曾醫生:亞裔診所的創辦者,是當時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一年級就讀的譚保羅(Paul Tom)。

一九七一年,正值越戰時期,民權運動的呼聲高漲。此時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一年級的譚保羅,注意到許多在美國的亞裔無法得到良好品質的醫療服務,於是萌生了為亞裔提供免費服務的想法,於是請教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主任麟地•庫瑪蓋醫生(Dr.Lindy  Kumagai)。庫瑪蓋醫生不僅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主任,他同時也是內分泌學的系主任和創始人。在庫瑪蓋醫生的指導下,譚保羅聯合了其他六位加大戴維斯分校醫學院的學生和沙加緬度州立學院(現在的沙加緬度州立大學)的本科生,成立了為亞裔提供義診的診所,取名為亞裔診所(Asian Clinic)。當時,診所主要服務對像是弱勢的亞裔和多半只會講廣東話的華裔。

從診所創立之日起到今天,其所服務的病人已從多半為說廣東話的中國病人擴展到其他的族裔。今天診所提供醫療服務的病人中,有百分之八十是亞裔,百分之二十是非亞裔。亞裔病人裡,中國人佔半數(說普通話、廣東話和其他的方言),越南裔佔四分之一,其他包括操苗族語、韓語和蒙古語的病人。

譚保羅醫生在五十九歲時不幸罹患肺疾引發的呼吸道並發症。彌留之際仍然念念不忘亞裔診所。他躺在沙加緬度仁慈綜合醫院加護病房裡,問前來探視的庫瑪蓋醫生:“麟地,診所裡還有足夠的感冒疫苗瑪?”然後悵然離世。這是他在世的最後一句話。譚保羅醫生實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為亞裔權益奉獻了一生的醫學界先驅,令人由衷的敬佩。因此,把亞裔診所易名為“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以紀念其創始人譚保羅是名至實歸,再恰當不過的了。

 

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的服務範圍和組成

 

《華人》:請問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以下簡稱亞裔診所”為病患主要提供哪些服務?

曾醫生:亞裔診所除了提供一般的家庭醫療服務及針對糖尿病和肝炎的診治之外,也提供專科醫療服務,包括肌肉骨骼科、精神科、皮膚科、婦科、癌症篩查、肝炎治療(特別是B型 和C型肝炎)、心肺病和血管的診治、眼科等。

在診所裡擔任義工的大學本科生扮演著醫療助理的角色,並為病人提供普通話、廣東話、越南話、苗族語、韓語和蒙古語的翻譯服務。在診所里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學院學生不但學習到如何為病人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他們也同時體會到服務病人的樂趣和回饋社區的重要。更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科技不斷地進步,病人與醫生面對面的交流仍是不可或缺的。

據我所知,目前不論是在加州或全美國,沒有任何一所亞裔免費診所是主要依靠學生義工來提供醫療服務的。

 

《華人》:請問您是何時開始加入亞裔診所,何時擔任亞裔診任主任的?在哪些方面做了改進?

曾醫生:我出生在美國,在沙加緬度長大。我父親曾紀謙出生在廣東省南海地區九江鎮。母親陳順蓉出生在美國,但是她的雙親是來自廣東省香山縣,即今天的中山市。從小我被教導要為我的中國傳統感到自豪,但我從未學過中文。因為當我試圖說廣東話時,同學們嘲笑我。之後我放棄了說廣東話。

早在我成為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醫學院外科住院醫生之前,我就對亞裔診所耳熟眼詳。當我回到沙加緬度開業後,就開始在亞裔診所為病患提供免費服務。亞裔診所是提供我參與華人社區的一個最佳場所,讓我有機會回饋華人社區。

2005年前後, 我開始擔任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的主任。十多年來,我從多方面對診所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進:

(1)增加了每個星期六診治病人的數量:除了為中國病人(50% 講普通話,50% 講廣東話)提供服務外,診所也開放為講越南語、苗族語、韓語和蒙古語和20%非亞裔的病人服務 。

(2)擴展專科服務:專科服務的項目包括肌肉骨骼(物理醫學和康復)、皮膚科、精神病科、藥物諮詢、眼科、心肺科、肝病學、癌症篩查、婦科、記憶診所、糖尿病和營養保健。

(3)舉辦一年一度的健康博覽會

(4)籌款活動:“品嚐亞洲美食” 是一項葡萄酒和亞洲菜餚搭配的籌款活動。籌款的目的不僅是為籌募診所需要的資金,同時也是與社區包括亞裔社區的互動。

(5) 創辦了患者援助計劃:幫助患者從製藥公司獲得昂貴的品牌藥物。

(6)引入電子病歷,同時繼續使用傳統的病人醫療檔案。

(7)成立了“加州承保委員會”,以幫助患者註冊某種形式的健康保險。最常見的是加州醫療(Medi Cal)(根據“平價醫療法”定義的擴大資格)。一些本科生是加州醫療(Medi Cal)的認證註冊代理。

 

《華人》:診所做了這麽多工作,請問診所的經費來源是什麼?

曾醫生: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的經營完全是仰仗捐款。沒任何公家的財務贊助。病人醫療測試服務的花費是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捐贈。所有在診所工作的醫生、 護士和醫務人員都是不支薪的義工。

 

《華人》:請問診所由哪些人組成?他們各自的職責是什麼?

曾醫生:大約三十位的醫生義務在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診治病患。這些義務服務的醫生包括自己開業的醫生,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任職的醫生,更有些是加利福尼亞州中美醫學協會的醫生。一般來說,每個星期六有三位到六位的醫生會在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提供醫療服務。

四位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靜脈切除術中心的護士,義務在診所提供抽血服務。

十五位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的學生,每個星期六,六位學生會在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擔任義工。他們除了和醫生們一起審評化驗報告之外,在醫生接見病人進行診治之前,先接待病人,安排病人會見醫生的準備。

十位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護理學院主修護士執業人員的學生和主修“醫生助理”的學生,這些學生們與醫學院的學生們義務服務的項目是一樣的。

八十位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加州州立大學沙加緬度分校的本科生擔任醫療助理、醫療傳譯、醫療輔導員的角色。他們也負責運作“病人協助服務”的項目,為沒有經濟能力購買藥品的病人,去向藥廠索取免費的藥品。每個星期六,三十五位本科生會在亞裔診所提供義工服務。

三位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營養學系的學生負責輔導及提供病人有關飲食的資訊。每個星期六,一位營養學系的學生會在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提供義工服務。

譚保羅亞裔義務診所董事會一共有十五位的董事,包括一位董事會的主席。這個董事會是一個非盈利的組織, 董事會的成員包括二位社區的代表,一位護士,七位醫生,三位醫學院的學生,和二位為病人爭取福利的大學本科生。這些董事會成員的主要責任是代表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社區和媒體間的互動. 此外,董事會還負責審核和推薦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政策方面的事宜。順便說一句,我也是現任董事會的主席。

為病人爭取福利的大學本科生是由在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擔任義工的大學本科的學生領袖負責招募,篩選,和選擇的。平均而言每五個申請者,只有一人入選。學生領袖也負責培訓入選的本科生。他們教導這些入選的本科生基本醫療技術。例如說訓練他們如何觀察病人的症狀,如何與求診者溝通,和其他有關的技能。另外,這些入選過的本科生還要學習醫學專用術語在廣東話,普通話,越南語,苗族語,韓語和蒙古語是怎麼說的。更重要的是要訓練這些本科生如何傳譯在不同的文化中很忌諱的字眼。譬如說“死”、“要死了”、“心理問題”、“精神病”、“性習慣”或是“性傾向”。雖然求診者可能從未與家人討論過這些話題或只是偶爾輿親近的朋友談及過這些話題,本科學生們在協助求診者時,有可能會有提到這些話題的必要。

譚保羅亞裔診所的義務醫生負責訓練醫學院的學生、護士執業學生和主修“醫生助理”的學生。訓練的項目包括基本科學的運用,醫學基本原則和如何向醫生呈現報告,如何和病人溝通,使病人覺得自在沒有恐懼或不愉快的經驗,了解文化差異,和回饋社區的重要。

譚保羅亞裔診所是以回饋社區和教導醫學院學生而聞名。亞裔診所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裡最受學生們歡迎的實習診所。診所通過優良的組織及高效率的實習,造就了許多優秀學生,幫助他們成功踏上健康保健職業的路途。

 

曾廣階醫生其人

 

《華人》:請問您最崇拜的人是誰?

曾醫生: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有好幾位最崇拜的人。每一位都給了我一生受用不盡的啟示,對我一生做人做事的方向和態度產生了深刻和久遠的影響。

(1)我的表哥羅倫•婁醫生和菲利普•蔡建築師。這兩位表哥都是回饋社區的最佳典範。

(2)威廉•不萊斯德奧醫生,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外科主任,曾任舊金山總醫院的外科主任。他一生致力教學,服務病患和勇於承擔職責。

(3)羅伯醫生,他不僅是一位聰明過人和頂尖的教授,是激勵肺活量計的發明人。同時他也是使用手術的體外循環的先驅(人工心臟和肺活機)。羅伯醫生是樂觀和希望的最佳寫照。

(4)譚保羅醫生,譚保羅亞裔義診診所的創辦人。他一生對亞裔病人的奉獻和無私的胸懷是眾人的典範。

(5)麟地•庫瑪蓋醫生,亞裔免費診所的首任主任。他是謙遜而且盡心盡力的為貧困的亞裔社區服務的傑出代表。

以上我所提及的傑出的醫生都是才華洋溢,盡心奉獻,勇氣十足,和擁有一股強烈的服務人群的謙遜意識。這些特質誠屬可貴。

 

《華人》:請問您喜歡的格言是什麼?

曾醫生:我一生奉行的格言有兩個。一是“為人為到底,送佛送到西”,這是先母的庭訓。先母是一位溫柔賢淑的女性 -她一生只是付出,從不要求回報。

二是“飲水思源”這是我的婁表哥教我的。而且婁表哥和蔡表哥立下了好的榜樣,提醒我要牢牢記住在我之前的人給我的許多祝福,所以回饋社區理所當然。

     

《華人》:您除了自己開業,更要主持繁忙的亞裔診所,請問業餘時間做點什麼?有什麼個人的愛好?

曾醫生:我很幸運有許多我喜歡做的事情,即使是時間有限。我喜歡和朋友一起吃飯、品酒、聽演唱會。喜歡研讀古代中國的歷史和中國的藝術,以及參觀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喜歡運動,譬如說,短跑,越野賽跑和柔道,喜歡音樂,譬如說鋼琴、長號和合唱。這些愛好讓我的生活豐富多彩。

我學過七年鋼琴,五年長號,喜歡合唱,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參加沙加緬度交響樂團十四年。我喜歡音樂。當然,我的技能非常有限,儘管如此,這些經歷讓我對音樂有了更大的欣賞。音樂還教我們團隊合作的價值和能力,整體往往大於其他各個部分的總和。此外,音樂還告訴我們, 有時一個人要帶頭,有時一個人必須發揮支持作用。

我也很喜歡葡萄酒,對釀酒甚至種植葡萄很感興趣。我比較注重葡萄酒和食物的搭配,對此也有一些研究心得。正如中國人相信陰陽的平衡一樣,好食物和好酒的搭配也應該是平衡的。不過我聲明我不是葡萄酒專家,我只是一位學生,一位非常認真理解葡萄酒的學生。

 

《華人》:您說您不會說中文,您通過什麼途徑了解中華文化?

曾醫生:當然,不會中文是我的很大遺憾。我曾經是加州大學伯克來分校中國學生會的主席,但我不會中文,不會說更不會寫。作為一個完成學業並開始職業生涯的成年人,我試圖通過英語找到關於中國歷史和中國藝術的文章來填補這個空白。

為此,我十分感謝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為舊金山帶來了很多來自中國的非常特別的展覽。譬如說“中國考古學的黃金時代——擁有過去”、“中國的道教和藝術”,“皇帝的寶藏”、“明朝宮廷藝術”、“兵馬俑”等等,讓我受益匪淺。

除了從這些展覽中學習中國,早在在長江築壩之前,我參加了由傑夫•瑞格爾教授帶領的考古之旅去了中國。如您所見,我最初對中國歷史、藝術和文化的興趣是出於不了解我的中國文化的內疚。因此,我感謝那些教過我並與我分享他們豐富的中華文化知識的人。一直到今天,儘管我仍不會讀、寫或說中文,但我不再感到與我祖國的文化隔絕。我可以與其他了解中國的中國人,帶著相互尊重的感覺,與他們同行。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