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即将来临,《华人》杂志征集有关春节的文章,交流我们华人在美国过春节的印象和体会。我在美国也已经生活了许多年,在美国过了不少个春节。回忆起来,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至今还能留下记忆的是37年前的那个春节,这是我在美国过的第一个春节。我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在此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期望收到更多读者更精彩的来搞。

在美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王惠豫

    1985年的春节是我在美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1984年秋季,我告别了父母,妻子和刚出生五个月的女儿只身一人来到了举目无亲的美国第三大都市 – 芝加哥,就读于伊利诺州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

    那时的中美之间无论在经济,生活,学校环境等方面差别极大。刚下飞机后一个星期就要开学了。在我大学同学的姐夫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了栖身之地,马上面临要注册新学期的学习课程。对我们那时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个新课题,因为在那时的中国大学,上什么课全是校方安排的不用自己操心。在仓促之中选了几门感兴趣的课,结果有两门课都需要化大量时间做计算机程序设计和上机试验,老同学在选课时一般将需要花时间多的课分散到不同学期,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既然注册了就硬着头皮上。结果还算理想,第一个学期的课全得了“A“,总算松了一口气。

    从功课中缓过来之后就越来越想家了。那时与家人通讯的唯一方式是写信,信的来回需要3-4个星期。1985年中国的春节临近了,这是我在美国,也是一人在外将要度过的第一个春节。真正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涵义。

来自祖国的“酒心巧克力”

    1985年春节前夕,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派出中央国务院留学生慰问团到美国欧洲等21国慰问在海外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慰问团成员除了由国务院各部委的干部组成外,还有当时著名的艺术家。

    慰问团到我就读的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访问是在春节前的星期日(应该是二月十七日)。记得那天特别冷,最低气温在摄氏零下17度以下。早上出门时感到吸进的冷空气使鼻腔内的湿气都结冰了。来自大陆的一百多名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与中央慰问团举行了一场联欢会。随这个慰问团来访的文艺界人士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会上他少不了表演了多首独唱歌曲,现在能记住的是那首他最拿手的《赞歌》。会上,居然有同学敢上台与胡松华一比高低,唱了那时很走红的由蒋大为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毕竟没经过专业训练,唱到高音的地方时唱不上去了。胡松华调侃地说,谁让你唱了首娘娘腔的歌,唱不出来是理所当然的。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歌唱家之间也有门户之见。看来蒋大为与胡松华的唱法不是一路的。

    这次慰问团来访最让我留下印象的事是慰问团给每位留学生的礼物: 每人一颗酒心巧克力。团长说这是胡耀邦总书记给大家的节日问候。接着他讲了更令人回味的酒心巧克力的故事。他说,临行前胡耀邦接见了慰问团的成员,特意提出要为每位留学生带点酒和糖,让他们在异国他乡过节时能尝到来自家乡的味道。团长说,慰问团在着手准备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根据领事馆的反映,将这么多的酒带进美国,在过海关时恐怕有麻烦,除了关税还会有手续。再说这么庞大的行李也是个问题。慰问团的领导们凭借集体的智慧,想出了一条既能满足总书记的要求,又能避免过关难题的两全之策:酒心巧克力!既有酒又有糖,又轻便。所以每个人手中的礼物来之不易啊!

    当时我们都为这种大智大慧所倾倒。现在回味此事,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的官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酒心巧克力2

久违的猪肉饺子

    我的研究生导师张教授是位来自台湾的美籍华人。1984年秋季也是他在伊利诺州大学执教的第一个学期,我是他的第一批“开门徒子”。

    1985年的春节他邀请了我们系中的一些中国,台湾和香港的留学生到他家包饺子过年。我们相聚在张教授的在芝加哥郊区Naperville的家中,一边包着饺子,一边交换着各自家乡过年的习俗。

    两岸三地虽然分隔了几十年,当我们这帮年轻人聚在一起时还是很容易相处的。当然对一些历史事件,由于那时接收的资讯不同,理解也相差甚远。例如当谈到张学良时,台湾同学说他是“叛徒”,我说我们大陆视他为“功臣”,当我们险些争论起来时,师娘端上了煮好的饺子,于是大家将所有话题抛之脑后,争先恐后地吃起了饺子。

    我刚吃了第一个饺子,觉得这个饺子怎么这么香,这么好吃?突然发觉这是猪肉馅的。

    我住在学校附近的街道,几个留学生共租了一套老式房子中的公寓。附近的住宅区很少有亚洲人,老华侨更少了。平时买菜就去能步行达到的超市Jewel。超市中很少有猪肉。平时想买些绞肉,只有牛肉没有猪肉。因此到美国几个月来吃到的肉类大多数是鸡肉和牛肉,有时候包些包子也是牛肉馅的。

    三十七年过去了,在美国过的第一个春节还能给我留下的记忆之一是:猪肉饺子香!

猪肉饺子2

写于2022年春季前夕  

01 12 春节题材征文启事

 

 

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