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2020年底,本刊同時採訪了兩個社團組織的創建者和會長:聖地亞哥亞裔平權會創會會長徐佶翮和華人聯盟會長何華平。採訪之初,我們以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政治組織,有著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立場,所以我們擬定的採訪提綱基本都是相同的問題。採訪之後,我們發現,平權會是華人社區唯一的政治性組織,華人聯盟是帶有政治色彩的公益性組織,都具有其獨特性,但也有某些相同之處。就請讀者通過我們的採訪,對兩個組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祝願這兩個華人組織在新的一年,對社區對族裔對美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何華平(Jeff He),南京人,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專業。 1985年大學畢業後又留校讀研。 1988年來美,在紐約州立大學讀生物化學博士。 1994年來聖地亞哥做博士後,至今一直從事醫學領域的科研工作。 2006年與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生物公司,Accelagen(中文名‘美國精銳生物公司’),做生物試劑和藥品的研發以及為製藥業提供服務。2017年創立聖地亞哥華人聯盟(Alliance of Chinese Americans San Diego,簡稱ACA) ),任會長。

 

《華人》:請問您的組織是什麼時候成立的,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成立的,為什麼你們要創立這樣一個組織?

Jeff : 聖地亞哥華人聯盟(簡稱ACA)成立於2017年初,也即2016年總統大選之後。成立的初衷是為了從正面幫助和服務華人移民。相信大家對2016年有很深的印象–在當年的總統大選期間,大量的華人移民表現出空前高漲的對選情的關心。許多人不僅跟踪選情,還在社交媒體上積極交流和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助選。不少討論甚至於發展到頗為激烈的辯論、爭執的地步,不少政治團體也應運而生,分為左右兩派。大量的圍繞政治話題的信息充斥媒體,很快也在以微信為主的中文社交媒體裡廣泛傳播。我們都注意到,與英文媒體相似,中文媒體中也夾雜了大量的難於辨別真偽的信息,有不少虛假資訊嚴重誤導了許多華人移民的認知,這個問題在那些不太閱讀英文媒體的華人中尤其嚴重。

但是信息來源的不全面、不客觀或者不准確僅僅是個客觀因素。移民受到片面影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主觀因素,也即自身的認知方面的局限性。我們華人第一代移民都是從一個非常不同的社會來到美國。我們的三觀都帶著中國文化的烙印,所以觀察和理解美國社會的政治制度、文化體系以及社會關係時會帶著我們特有的視角。這種不同不僅會造成自身的認知矛盾,還可能與其他人產生衝突。舉個例子,美國把平等作為人的與生俱來的特徵,並把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作為最基本的權利寫入獨立宣言。自由和平等的理念融入了美國人的血液,表現在政治和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欠缺平等的概念。實際上封建舊文化宣傳的是不平等,把人按照權位高低、職業優劣、財富多寡等等分等級。而相應產生的對做‘人上人’的追求和互相歧視得到社會的接受和鼓勵。不幸的是,我們華人來到美國後,也帶來了這種根深蒂固的歧視文化。雖然絕大多數的移民很快認識到並努力修正這種文化弊病,但是不少華人–尤其是新移民,仍然在言行中流露出歧視的陋習。這些歧視一般都表現在對少數族裔(非裔和拉丁裔)或者宗教(穆斯林)的偏見和排斥上。

所以我們意識到這個特殊又令人憂慮的現象- 一方面華人表現出空前的政治熱情,另一方面卻是缺乏對美國歷史的了解,尤其是對美國有色人種,比如黑人和華人的歷史,缺乏的正確的認識。

我們ACA的理事都是移民美國二十多年的華人。我們都有在融入美國社會過程中的認知的變化和成長的經歷。我們相信我們的經驗對大家會有借鑒的作用,我們亦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交流共同學習和成長。於是ACA在這種特殊環境中誕生了。

ACA希望做到的是,通過鼓勵華人移民從關心公益事業入手了解美國社會。爭取做到比較全面地、準確地了解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和政治活動,為華人樹立正面形象。

在具體操作方面,我們著眼於三方面:教育(Educate), 激勵(Empower),參與(Engage),傳播客觀和準確的資訊,建立新移民與社區的溝通橋樑,以及幫助華人同胞及他們的後代融入並服務社區。

《華人》:請問ACA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社團組織?其宗旨是什麼?這樣的宗旨與其他組織比較,最主要特點是什麼?

Jeff:ACA是一個旨在多方面服務聖地亞哥華人新移民的無黨派非營利性(501c3)的組織。我們期望在幫助華人接受美國的平等、自由、正義的核心價值基礎上,為一個包容、多元、和諧的社會做積極貢獻。 ACA通過組織或幫助華人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來為社區做無私奉獻。在維護華人權益方面,ACA堅定地反對各種形式的歧視、偏見和不公。

ACA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注重非政治性的公益事業,以及依靠本地華人和服務本地社區。我們希望在多方面鼓勵年輕的下一代多多參與社會實踐 (civil engagement),鼓勵社區多元化, 傳播愛而不是仇恨。

聖地亞哥有不少以華人為主的組織,絕大多數是技術專業或商業或聯誼性質的。但是專注於公益事業、非政治性的華人移民團體幾乎沒有。

 

《華人》:自從成立以來,ACA主要組織了什麼重要活動?其中哪一次活動讓你和你的會員最具有成就感?為什麼?

Jeff:四年來,我們組織過許多公益活動。讓我們感受最深、最有成就感的包括目前仍在繼續的與疫情相關的服務社區的活動。這個起始於五月份的活動,目的是幫助疫情期間急需幫助的人們或組織。我們發動了本市的亞裔高中生參與了這個活動。 ACA用提供經費的方式幫助這些學生提出的項目。在短短一個月內,我們一共收到了31份申請!代表了近百位高中生。這些學生非常有愛心,項目也非常有創意。有激光打印保護面罩的(PPE),有幫助老人做採購送貨上門的,有提供居家學生免費課程的,還有用藝術作品表達反歧視的,等等,非常多種多樣,而且質量非常高。這些項目之多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也超出了我們的預算!為了能夠資助盡量多的項目,ACA舉辦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向社區籌款。又一次出乎我們預料的是,在短短一周之內我們就募得善款近5千元。我們被社區的愛心和熱情深深地鼓勵!這讓我們看到在困難時期華人對我們社區的關心和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亞裔青少年非常關心的本地的兩位著名慈善家,譚卓儀老先生(Tom Hom)和徐惠寶女士(Sally Wong Avery),大力支持這個項目,並且通過他們的基金會給了ACA一筆可觀的捐贈。有了這些慷慨捐贈,ACA資助了共23個項目。這些項目及時地為聖地亞哥甚至外地提供了急需的幫助。好幾個項目還得到本地報紙或電視的報導。因為疫情仍在肆虐,許多學生在繼續他們的項目。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活動是在2019年,我們與本地的政府部門合作,選送了近十位亞裔大學生到政府部門做實習生。與ACA合作的有國會議員、加州州議員、聖地亞哥郡和市的議員,還有郡檢察官,等等。通過直接接觸這些官員,實習生學習到不少政府部門的實際操作,並掌握了第一手經驗。在結業典禮上,許許多多的學生表達了對這個項目的高度讚許,認為這個體驗對他們的服務社區甚至從政的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我們還組織過多次公益性講座,邀請歷史或教育方面的專家來與大家交流。比如聖地亞哥的華人前輩譚卓儀(Tom Hom),他是聖地亞哥歷史上第一位擔任市議員的少數族裔,後來還擔任過副市長和州議員。 Tom給大家講述了聖地亞哥的華人歷史和他的從政經歷,對我們有非常大的教育和啟發意義。我們也請過法律教授、目前的紐約市立大學校長吳華揚(Frank Wu),給大家講述美國民權運動的歷史。另外ACA還舉辦過親子教育、作者書評、攝影師畫展等等方面的講座和活動。

 

《華人》:記得2019年中期(2020年初選)選舉時,聖地亞哥破天荒有三位華人參加聖地亞哥市議員的競選,不過好像都沒有得到貴組織的背書,為什麼?華人不參政,就少有對社會發聲的渠道,您對華裔參政有什麼建議?美國華人從政治素質上來講,應該從哪些方面進一步提高?

Jeff:ACA的組織性質(501c3)決定了我們不能參與政治性的選舉活動,ACA不能背書任何單獨的候選人。但是ACA長期以來鼓勵華人參選。三位候選人實際上和我們ACA一直有合作和聯繫。看到他們參選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自Tom Hom以後,五十多年來聖地亞哥尚未有一位華裔在從政方面有突破。亞裔從政艱難有諸多原因,除了外界的因素——亞裔在政治圈裡始終處在不被重視的外圍甚至被歧視或擠壓——自身也有文化中不重視政治、不關心社區的因素。這種現象隨著亞裔人數的增加和對從政興趣的提升也在發生變化。

我個人對亞裔從政的體會是,除了要有鮮明的政治觀點和出眾的工作能力、對本地社區的充分了解和熱心服務的決心以外,得到亞裔群體的認同和支持至關重要。而得到亞裔社區的支持又基於平時與亞裔社區的緊密聯繫和互動。關心亞裔的訴求,參與亞裔的活動,為亞裔的權益出聲,等等。這些全面細緻的工作應見於平時的努力,而不是只在選舉年。

亞裔在聖地亞哥的人口已經超過12%,在某些選區更高,已然成為一個可以影響結果的選民板塊。得到本選區亞裔選民的支持是決定性的因素。近二十年來亞裔的數目不斷增加,又較多地從事高科技行業,有一定的助選方面的經濟實力。感覺這次大選期間的三位華人候選人已經邁出了第一步,積攢了經驗,打了知名度。只要在這個基礎上努力,尤其是非選舉年期間的細緻工作,將來再嘗試,會有更大的希望。

 

《華人》:2020年初開始席捲全球的疫情,是我們在美國的華人所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請問您的組織在疫情中都具體做了哪些事情最主要的事情請列舉一二。

Jeff:ACA在疫情期間主要做了兩件事情。疫情起始,ACA理事參與了採購和捐贈個人保護設備(PPE)給本地醫護人員。我們在了解到醫院的PPE短缺情況後,立刻開始聯繫供應商併購買到上萬件高品質的醫用口罩;同時積極募捐,在幾天內便募得上萬美元,用於購買PPE.

隨後ACA又自籌上萬資金,提供給高中生的新冠項目(詳述見上),這個項目仍在進行中。

疫情給許多人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上下的人群,他們的最基本的溫飽都受到衝擊。最近ACA與聖地亞哥的Food Bank合作,為貧困人口募捐。這個活動得到我們的社區極大的支持,原定一周內籌款5000美元的目標在短短三天之內就達到近7千美元!我們華人的愛心是非常令人感嘆和敬佩的!

 

《華人》:美中交惡,您認為將對在美國的華人無論公民還是旅居者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Jeff:有非常惡劣的影響。我個人最近也經歷了來美三十多年第一次的被歧視事件。前年(2018)在路上行車,為了一件小事,隔壁的一對白人夫婦搖下車窗,對我們夫婦大喊‘chink,you don’t belong here’等侮辱性語言。聯想到近年來類似的歧視事件層出不窮,我認為這絕不是偶然的事件。

不管什麼原因,政治的也好經濟的也罷,美中交惡對我們在美華人都只有負面影響。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少,今天的形勢更加險峻。從中美貿易戰開始各種對中國的指責就波及到在美華人,比如充斥媒體的“偷”“騙”“詐”等等負面的標籤不僅扔給了中國企業或者政府,在許多美國人眼裡也自然而然地與中國文化掛鉤。這種習慣性污名化在最近發生的參議員侮辱中國的事件中達到巔峰。來自田納西州的參議員Blackburn公然在推特上指責中國有五千年的偷騙歷史,把整個中華民族、把從古到今的中華歷史侮辱殆盡。可是令人非常失望的是,她的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性言語在美國政界卻沒有得到有力的抵制。原因也是因為她的語言被相當多的人認同,甚至與總統的言行達到一致。大家都看到,從新冠傳入美國開始,川普總統就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中國病毒”“功夫病毒”來形容新冠,帶起一批追隨者的仇華情緒。隨之而來的是社會上的歧視事件呈顯著上升。

反歧視是ACA的主要工作之一。我們倡導種族之間的平等和相容,我們不僅堅決反對歧視華人的行為,也反對華人歧視其他種族的行為。將心比心,我們了解被歧視的遭遇,更能同情那些被歧視的弱者。

 

《華人》:對於加州的 proposition 16在華人中反響很大,現在根據投票結果已經被否決了。請問你們的組織對此提案持什麼態度,做了哪些工作?還有S386提案,也於華人今後的利益很有關係,也請談談您的觀點。

Jeff:ACA是個非政治性的公益性團體,我們不對候選人或法律提案表達支持或反對的態度。 Prop 16是個爭議性極大的提案,在華人中有鮮明的支持者和反對者。支持者認為Prop16會消除某些歧視,比如職場上和教育上;而反對者認為恰恰相反,Prop16是帶有歧視性的法案。所以我們又一次看到,我們華人移民對美國社會的歷史、法律以及作為少數民族的華人在社會上的位置的了解缺乏共同的基礎。與其加入爭論之中,ACA更希望做一個學習的助手,幫助大家進一步認識美國社會。

 

《華人》:請問2021年你們有哪些主要活動計劃?目標是什麼?

Jeff:首先希望2021年給大家帶來希望,希望疫情儘早得到控制,大家回歸健康和正常的生活。在疫情期間ACA將繼續盡最大的努力幫助社區。我們會繼續支持和引導仍在進行的高中生的新冠項目,並在可能的時候讓他們向社區展現他們的項目和成果。

每年的中國新年期間,ACA都組織義工向其他族裔介紹中國的新年傳統,同時宣傳中國的文化,希望起到族裔間的橋樑作用。前兩年我們都到老人活動中心給大家包餃子,表演中國書法、舞蹈、音樂等等。今年收到疫情影響,我們的慶祝活動將在網上舉行,屆時仍然會用傳統的中國元素向大家做宣傳。

如果疫情在暑假前結束的話,我們會有機會啟動政府部門的實習生項目,送新一批亞裔大學生到本地的政府部門學習。

 

《華人》:您認為你們兩個政治組織最大的相同點是什麼最大的不同,在哪些方面?有沒有可能以後能夠共同的組織活動,或者說你在一起支持或反對什麼樣的方案?

Jeff:首先ACA不是個政治團體,我們的定位是公益性組織。平權會是個歷史較久的政治組織,有旗幟鮮明的政治訴求,也有很多熱情的支持者,也在竭力為華人社區服務。我們兩個組織的側重點略有不同,但是在公益性活動中有過多次合作。比如我們一起組織過表彰服務社區的亞裔中學生的‘市長獎’活動。我們要很大的合作空間。

 

《華人》:抱歉,我一直都認為你們是兩個政治性組織呢!從你們個人的背景來看,你們都是科學家、所謂的“理工​​男”,請問組織和從事政治活動,你們從中學到了什麼?有哪些不足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

Jeff:我注意到一個可喜的現象,就是華人關心我們自己的社區以及關心聖地亞哥、加州乃至整個美國的熱情越來越高漲,且越來越普遍。 ACA組織的許多公益事業得到眾多新移民的認可和大力支持從而能夠順利進行,這是讓我們非常欣慰的。我們華人不再是只顧自己小家庭的得失,而是充滿愛心,富有奉獻精神的新一代。

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向社區的老僑們學習並充分贏得他們的支持。他們的奉獻精神、知識和能力非常值得我們借鑒。我們多次的公益活動都是在得到僑領們大力協助下成功的,我們非常感激他們的引導和幫組!

如果尚有不足,就是我們的精力與能力離大家的期望仍有很大距離。我們這些平時早九晚五的上班族,做公益事業時有時捉襟見肘,水準顯得“業餘”。不過我們在不斷努力!

(更多聖地亞哥華人聯盟信息,請點擊:http://www.acasandiego.org/

 

【編者】2020年底,本刊同時採訪了兩個社團組織的創建者和會長:聖地亞哥亞裔平權會創會會長徐佶翮和華人聯盟會長何華平。採訪之初,我們以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政治組織,有著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立場,所以我們擬定的採訪提綱基本都是相同的問題。採訪之後,我們發現,平權會是華人社區唯一的政治性組織,華人聯盟是帶有政治色彩的公益性組織,都具有其獨特性,但也有某些相同之處。就請讀者通過我們的採訪,對兩個組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祝願這兩個華人組織在新的一年,對社區對族裔對美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聖地亞哥亞裔平權會(SDAAFE)創會會長徐佶翮訪談

 

徐佶翮(Frank Xu),江蘇人,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系,2005年來美,從事軟件開發工作二十餘年,目前在Kaiser Permanente做軟件工程師。2014年,他與幾位有共同理念的朋友創辦了聖地亞哥華人社區至今唯一的政治組織亞裔平權會(San Diego Asian Americans For Equality ,簡稱SDAAFE),Frank成為首屆會長。六年來,SDAAFE積極參與主流社區活動,為華裔爭取權益,他們的理念越來越明確,活動越來越規範,影響越來越擴大。

下面是近期對他的訪談筆錄。

 

《華人》:請問亞裔平權會何時成立的,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成立的,為什麼你要創立這樣一個組織?

Frank:聖地亞哥亞裔平權會是2014年成立的,2014年年初的時候反對SCA 5時非常被動,雖然最後反對成功了,但是感覺其實仍然在很外圍,而一代華人真正懂得政治運作的人還很少,所以就成立了這樣一個組織,鼓勵華人積極參與本地和公共事務。

 

《華人》:請問平權會的宗旨是什麼?這樣的宗旨與其他組織比較,最主要特點是什麼?

Frank:平權會成立的宗旨就是鼓勵華人積極參與本地和公共事務,在積極參與政治的過程中保護華人的權益。當時成立的時候得到了社區知名人士曾晶和黃青等的大力支持和鼓勵。平權會成立之初就是要以實際行動參與聖地亞哥乃至加州本地政治的,是一個501(c)(4)政治組織,這是與本地其他華人組織最大的一點不同。

 

《華人》:自從成立以來,主要組織了哪些重要活動?其中哪一次活動讓您和平卻會的會員最具有成就感?為什麼?

Frank:目前平權會每年舉辦一次郡長獎、一次立法論文大賽、一次青少年參觀活動、一次homeless計數活動。從2019年4月開始的Tutoring for Change項目組織我們華裔的高中生去給Solutions for Change的孩子們補習功課,獲得了大量的好評。每次選舉我們都會與各個候選人溝通並進行背書助選活動。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時候,我們會作為一個組織發聲,明確反對或者贊成,比如我們作為原告起訴SDUSD(聖地亞哥聯合學區)對不同宗教信仰的學生有區別對待,並最終迫使SDUSD收回他們的不平等對待的政策;比如2020年我們團結一致反對Prop. 16,並最終成功擊敗了這一種族歧視的公投案;2020年還成功聯手猶太裔組織抗擊推行種族主義Critical Race Theory教材的AB 331,並成功遊說州長否決了該提案。通過積極的社會活動,我們也得到了很多組織的認可,今年受邀作為聖地亞哥郡落地的亞裔組織幫忙宣傳2020人口普查以及亞裔健康聯盟等等。所有這些活動都挺讓我們自豪的。最具有成就感的事情自然就是今年擊敗Prop. 16這件全美注目的大事了。

 

《華人》:看來,你們和ACA(聖地亞哥華人聯盟)兩個組織都是為了美國華人和華裔美國人的權益,那麼你們是主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渠道去推行你所說的這些理念?

Frank:我們主要還是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華人以實際行動去參政議政,而不是空談。比如我們的理事和投票會員中,曾經在學區到city到county各個志願者崗位上任職的已經有六人次。本地參政議政政治捐款非常重要,平權會的理事和投票會員們在這方面都做了非常突出的貢獻,起到了帶頭人的作用。通過這種本地參與,我們建立了廣泛的同盟,在今年Prop. 16進入選票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找到選戰所需的資源,最終打敗了這個公投案、成功推行了不論膚色人人都應被平等對待的理念。

 

《華人》:記得2019年中期選舉時,聖地亞哥破天荒有三位華人參加聖地亞哥市議員的競選,不過好像都沒有得到貴組織的背書,為什麼?華人不參政,就少有對社會發聲的渠道,您對華裔參政有什麼建議?美國華人從政治素質上來講,應該從哪些方面進一步提高?

Frank:目前美國政治有一個誤區,就是做很多事情都按照族裔劃分,似乎華人組織就應該支持華裔,黑人組織就應該支持黑人。這其實是不正確的,也是違背平權會的基本理念的。平權會堅持的是任人唯賢,要看候選人的政治理念和主張是否與平權會契合,也要看候選人是否有確實的政治行動力。在競選公職的時候我們會推薦我們認為最適合這個崗位的候選人,而不是看候選人的種族和膚色。另外,競選公職並不是唯一參政議政的方法,深入服務社區、身體力行推行理念才是正確的參政議政姿態。只有真正服務社區,了解選民實際需要,在了解當前本地政治生態的前提下理性參政議政,才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提升族群形象,維護我們的利益。

 

《華人》:2020年初開始席捲全球的疫情,是我們在美國的華人所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請問您的組織在疫情中都具體做了哪些事情最主要的事情請列舉一二。

Frank:在疫情之初,我就已經在聖地亞哥郡的健康顧問諮詢委員會上以候補委員的身份發表講話,敦促衛生署快速採取行動防止疫情傳播,可惜這些具體的舉措都沒有得到落實。但是平權會仍然積極地與衛生署組織會談,與Dr. Wooten署長約了一次面談之後,在曾晶等義工的領導下,協助主持了一次給聖地亞哥郡直接捐贈PPE物資的活動,並且幫助有PPE資源的人和聖地亞哥郡採購部門負責人建立了直接聯絡。疫情期間,平權會還組織了給Solutions for Change的捐款,總捐款額超過兩萬美元,並且在疫情期間繼續組織給Solutions for Change的孩子們的文化課補習項目Tutoring for Change,盡可能減輕疫情對這些孩子們學業的影響。平權會理事們還向郡警察局贈送了口罩等防疫物資。

《華人》:美中交惡,您認為將對在美國的華人無論公民還是旅居者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Frank:這個影響將會是挺大的。但是我們相信美國是一個法制社會,只要我們堅持我們的理念杜絕各種種族主義的理念滋生,我們每個人都會得到正確的對待。

《華人》:對於加州的 proposition 16在華人中反響很大,現在根據投票結果已經被否決了。請問你們的組織對此提案持什麼態度,做了哪些工作?還有S386提案,也於華人今後的利益很有關係,也請談談您的觀點。

Frank:選戰之前,平權會就積極蒐集實體簽名,並由Frank Xu和Nelson Zhang兩位理事千里奔襲Sacramento,向所有眾議員展示這些實體簽名。徵集簽名的過程中,有效了解了民意,對於此後的行動方向起到了良好的指導作用。

選戰之初,由於平權會長期紮根本地政治活動,得以迅速找到了一位精通選舉法的靠譜律師幫助我們設置選戰Committee,第一時間啟動籌款,為選戰提供了最基本的組織和法律保障。整個選戰中我們只接收到FPPC的一個complaint,使得團隊可以專注於選戰本身,這就是專業團隊的重要性。

選戰之中,平權會理事Changyi Gu根據長期在平權會義工的經驗,從選戰之初一直到選戰結束都在email系統、郵件發送系統長期做默默低調的技術支持工作,常常要在隨時需要的時候做一些緊急維護的工作。這些瑣碎長期的義工工作不顯山不露水,但是卻是一場選戰穩定可靠前行的必備要素。

打一場選戰(也適用於其他所有政治參與)最需要的就是資金,平權會長期堅持以實際行動參政議政,眾多理事及投票會員對於政治捐款已經相當熟悉,並且對於主持選戰籌款的理事也極為熟悉和信任,因此在這次No on 16選戰中捐款非常積極主動。平權會15名理事中有14位都有捐款,73名投票會員中超過大半都有捐款,其中有16位投票會員及理事捐款達到或者超過$1000,來自平權會理事及投票會員的捐款總額超過$50,000美元。其中捐款超過$3000的個人有Frank Xu的$16040,Joan Chen的$8000,Nelson Zhang的$6392.17,Zhiming Wang王志明律師的$3000。受平權會的帶動,聖地亞哥地區的捐款總額超過25萬美元,雖然仍遠遠少於灣區捐款總額,但是在南加各郡中捐款額遙遙領先。這些捐款為選戰團隊建設、廣告提供了必要的資金。

在組織車遊、插yard sign的過程中,平權會雖然沒有走在最前台的領導位置,但是各位理事和投票會員承擔了大量的義工工作,為保證三次車遊的成功以及yard sign的及時發放做出了自己應有的努力。 Joan Chen、Aijie Han、Changming Fang、Manqing Li、Alex Hu、Haibo Huang、Ying Yang、Cheyenne Li、Yan He、Jennifer Hu、Ying Wang、Fang Wu、Violet Le、Yanchun Xu、Henry You、 Hong Wu、Jing Zeng 、Yonghuang Zeng、Emma Su、Weilan Chen、Frank Hu等都承擔了不少的義工工作。在平權會之外,也有大量的義工,包括領導聖地亞哥車遊的Yu Shi、James Jiang、Simon Fang,主動做捐款match的Jia Fei夫婦,大量捐款的Yin Deng、James Jiang等,插大量yard sign的Jianhong Fang、Rui、Huanhuan Yang、Spring Ng、Jade 小叮噹以及很多沒有辦法一一記錄姓名的大量義工。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平權會的義工們低調、踏實、捐款力度大,與加州其他兄弟組織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了解彼此的特長並各自發揮,這些都是這次No on 16選戰最終能夠成功的要素之一。同時平權會在知道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的同時,也清楚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做不了。因此在No on 16選戰的策略制定、組織外聯、媒體投放、廣告製作等方面完全交給CFER的專業團隊去運作,把自己定位在一個選戰支持者的位置,而不是一個選戰領導者的位置上,保證了與兄弟組織合作的平滑順利。

然而,No on 16選戰的結束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看到目前關於種族平衡的各種輿論和理論仍然很有市場,根據種族進行區別對待仍然是一些團體的推進目標,因此平權會後續將繼續與兄弟組織合作,在這個議題上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與組織對抗。

平權會今年重點在Prop. 16上,所以沒有對S.386提案有正式的表態,不過據我所知有不少理事和投票會員都對這個提案持反對態度,並積極參與了相關的義工。

《華人》:請問2021年你們有哪些主要活動計劃?目標是什麼?

Frank:2021年我們仍將繼續我們每年的例行活動,包括Tutoring for Change、立法論文等等,我們也將繼續宣傳亞裔健康平等計劃,繼續推行我們無關膚色、人人平等的理念,繼續鼓勵華人以實際行動積極參政議政。

《華人》:您認為你們兩個政治組織最大的相同點是什麼最大的不同,在哪些方面?有沒有可能以後能夠共同的組織活動,或者說你們在一起支持或反對什麼樣的方案?

Frank:最大的相同點也許是都在鼓勵華人參政議政,但是對於華人如何參政議政觀點上有很大不同。我們平權會相信美國應該是一個不分種族膚色人人均應得到平等對待的國家,而不是一個鼓勵種族優待種族歧視的地方。我們也知道美國在種族問題上距離完美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我們應該致力於向不看膚色每個人都得到平等對待這個方向努力。

《華人》:從你們個人的背景來看,你們都是科學家、所謂的“理工​​男”,請問組織和從事政治活動,你們從中學到了什麼?有哪些不足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

Frank:這些年學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特別是深度參與了這次No on 16選戰,對於美國的政治運作,各個方面的專業細分有了很多的了解,相信對於今後更有方向性的參政議政會很有幫助。在英文媒體公關宣傳方面我們做得還很不夠,今後需要加大這方面的力度,把我們的理念傳遞出去。

(亞裔平權會更多詳情,請點擊: www.sdaafe.org

 

發行人:馬平

 

親愛的讀者朋友,您好!

感謝您陪伴《華人》告別災難動亂的2020,一起走進充滿希望的2021年!

2020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戰場上,與看不見的敵人拚搏,大家互相支持,守望相助,度過了艱難的一年,都有著一份難以忘懷的經歷。正因如此,我們雜誌舉辦的徵文活動《難忘的2020年》一推出,就得到了眾多朋友的回應。我們將在本刊陸續刊載以饗讀者。在本期發表的徵文中,有大家熟悉的李峴的《萬法唯心》(第41頁)、陸青的《目光·擁吻》(第35頁)、趙虹的《寶貴的功課》(第33頁)、許曉妮的《驚恐》(第39頁)、高潤琪小同學的《大饞貓變蛋糕師》(第32頁),還有我的一篇《健行在美國五號高速公路上》(第37頁)。作者們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了自己在疫情中的經歷、心情,其實也是我們大家相同的經歷和心情。這個徵文也是我們《華人》創刊二十年的第一個紀念活動。歡迎讀者朋友傳來您的大作,讓我們為您記錄下您和家人朋友在疫情中的故事,與更多讀者分享。

本期的封面故事是對聖地亞哥兩個近年異軍突起的社團和領軍人物的採訪。一個是2014年創建的“亞裔平權會”(San Diego Asian Americans for Equality,簡稱SDAAFE),聖地亞哥華人社區唯一的政治性組織,創會會長為徐佶翮(Frank Xu);一個是2017年創建的“聖地亞哥華人聯盟”(Alliance of Chinese Americans San Diego,簡稱ACA),是一個帶有政治性色彩的公益組織,會長為何華平(Jeff He)。通過對兩位會長的訪談,我們發現,雖然兩個組織在政治性和非政治性的程度上有些許不同,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舉辦多種社會公益活動,維護華人在美國的權益,提高華人參政議政意識,樹立華人在美國的正面形象,關注青少年成長。我們把這兩個社團組織介紹給您,目的是讓廣大讀者更多地了解他們的宗旨、活動、計劃等情況,以期對他們予以積極的關注和參與。同時,也是我們這個標榜非政治性的雜誌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對這兩個組織的有限支持。請閱讀封面故事《為亞裔參政議政而努力》(第13頁)。

2021年,我們的既有欄目還將繼續推送給讀者,包括張泰然老師的“旅美雜感百篇”,目前已經進行到第八十二篇;周愚先生的“愚人愚筆”;卓以定醫師的“以信定心”;馬強的“英詩漢譯”;胡曼荻的“愛之智慧”;李延的“育兒隨筆”、傅裴湘的“影視欣賞”、樊莉的“北美行醫故事”等等,除此之外,還特意從2021年第一期開始,推出新專欄“美國歷史上的今天”,借大選的東風,向讀者介紹一些美國歷史上的重要細節,以助於我們對美國的了解。希望您喜歡。

親愛的讀者,隨著新冠疫苗的開打,告別疫情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英國詩人雪萊說得好:“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讓我們繼續堅持,攜手迎接春天的到來!

Translat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Español

訂閱 Subscribe

---- 訂閱須知 INFO ----本网站已经开通免费订阅功能,请在网页右上角输入您的电邮地址及名字(任何昵称)。订阅后您可以及时收到网站的更新通知。希望新老读者踊跃订阅,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In the U.S.A., We Chinese in America is the only magazin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or larger community in general as well as information/news important to readers.To keep you informed of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news, please subscribe to "We Chinese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