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水談起——訪物理學家盧遂顯博士

人說“水是生命的源泉,人體內到處都是水”,然而,您可曾知道水有幾種形態?固態水是什麼?水粒子是什麼?經絡水是什麼?他們和中醫經絡有什麼相連的關係?為什麼能對人類的健康起到作用?為什麼要研究?……

帶著太多的疑問,我們專程到洛杉磯采訪了長期專注於研究水的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前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客座教授、現任中醫大學博士班研究生指導教授的盧遂顯博士(Dr. Shui Yin Lo)。

盧遂顯博士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潛心研究水,終於發現了“固態水粒子”,並以物理學中的穩定水團來解釋中醫奧秘,向西方證實人體“經絡”和“氣”的確存在。他的科學研究成果,為人體自身免疫力的提高,為中醫從哲學範疇走向科學範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盧博士的“經絡水研究室”之一坐落在阿凱迪亞一座熱鬧的超市旁。從外面看起來幷不太起眼。然而進得門來,卻是另一番天地。但見到處是有關書籍,兩個展橱裏擺滿經絡水的産品樣本。整潔明亮的裏間則是經絡水試驗室,有封閉式攝像間,有數臺電腦顯影和分析數據庫,盧博士的研究工作(更是熱情所在)就是每天在這裏進行。盧博士和他的太太陳十美女士在這裏接待了我們,採訪從經絡水開始。

一、神奇的“經絡水”

《華人》:盧博士,近期對媒體報道您的文章和視頻看了不少,但仍有點迷惑。先請您講講水,解釋一下固態水、水粒子、經絡水這三個名詞,他們是一種東西的不同說法呢,還是三種不同的水形態?固態水和經絡水又有什麼聯繫?

盧博士: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唯一有固體、液體、氣體三態的物質。固態水粒子是由水分子“排列有序”所組合而成的,在常溫、常壓下不溶解,這些固體水粒也只充滿水分子,沒有其他任何有害身體的化學元素。

早在五十年前,科學家就提出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所有的生物都有DNA。而DNA是很複雜的分子,怎樣才能從普通水變成DNA?我認爲,要經過經絡中雙螺旋結構的固態水粒子。因此,固態水粒子就是生命的發展。一旦生命開始,就有固態水粒子的存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的交往和信息傳達,就是通過無數固態水粒子形成而結集的一股一股經絡,在人體中通行導電以維持生命,因此經研究團隊建議,冠以“經絡水”為其俗名。也就是說,固態水是科學名詞;經絡水是商業的品牌名字。

而當人們飲用帶有正負電固態水粒子,它們不斷地平衡和協調人體中不同部位的各種功能。在堵塞的經絡附近,開通另一條通道,輔助血氣恢復流暢,以激活免疫力與人體的自愈力,增强輔助恢復身體的自愈機制。

總之,固態水也就是水中之鑽石,是特別深具值價,有益人體健康的水。

固態水粒子的原子顯微照片。固態水粒子的原子顯微照片。

《華人》:固態水是怎樣對人體健康起作用的?你所拍攝的圖片為什麼叫“熱像圖”,圖中的各種顏色分別代表什麼情況?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顏色?他們的作用是什麼?是怎麼跟中醫中的“經絡”聯繫上的?您的研究與中醫有什麼關係?

盧博士:喝含有充分固態水粒子的“經絡水”,就能像針灸一樣,對身體內失調的水團進行重新排列達到顯著功能,但它本身不是藥物,能改善各式各樣的病,不針不痛便可達到保健功能。最快的實驗觀察是在使用紅外線掃描,得到身體的熱像圖,如果脈狀有問題,就會發熱,會在熱像圖中有所顯示。病患在飲用經絡水後,過15分鐘觀察,不舒服部位會從白色(最熱),其次是紅、橙、黃色, 轉為綠色,代表健康的顔色。

至於說為什麼叫“熱像圖”,因為我們拍的是紅外綫的圖,電腦把紅外綫的强度化爲溫度表達,拍攝的人或物表面的溫度,始於對人的瞭解,故此也稱“熱像圖”。這樣的設計比較直接讓人瞭解記得。

中醫是經過老祖宗兩千多年經驗累積傳下來的東西,學問博大精深,但原理很“玄”,難以被西方接受。固態水粒子結合西方最嚴格、高端的量子場理論,從正負電角度呈現出中醫的“陰”與“陽”,以物理方法完美解讀中醫。

中醫强調預防,初步透過物理理論解釋,已將中醫介紹予西方認識,接下來更重要的是把中西醫結合,不但是醫學發展方向,也是人類健康發展趨勢。

在原子力顯微鏡圖中,固態水粒子呈螺旋形。在原子力顯微鏡圖中,固態水粒子呈螺旋形。

《華人》:請問中醫和西醫的最大區別在哪裡?

盧博士:西醫、中醫最大不同在於西方看重細胞、器官和單一身體系統,但却沒有綜合統一的大方向,無法將不同系統問題連結起來解决。舉個例子,心臟和免疫系統同時有問題的病人只能到醫院不同門診挂號,而中醫經絡角度來審視,却能一次解决。人體除14個大經絡,還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小經絡,將所有系統連結在一起。

中醫具有深厚的物理學基理,他將針灸、氣功、穴道、經絡,以物理原理加以研究,我認為都與經絡所賴以通暢的水有關。我在2005年出版了《針灸和健康的生物物理基礎》(Biophysics Basis of Acupuncture and Health),書中研究人體內水環境以及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因而提出了“固態水粒子就是人類賴以維持生命的經絡水”的概念。

為此,我特別出版了一張簡明扼要的挂圖,名爲“經絡的科學解釋”,加上中、英文的說明。該挂圖除了以簡單物理學語言解釋針灸治病過程的基本理論外,其中更有“經絡顯像”,供中醫師與中外研究經絡的學者及求診的病患參考。中醫學說認為,從生命誕生以來,不論是普通的植物、動物,甚至高等生物如人類,經絡就一直存在。我認為,經絡就是由固態水粒子組成的。如果經絡被堵塞,就會產生疾病。因此補充固態水粒子,就可以疏通經絡,使血氣暢通,預防疾病,延緩衰退;若是已有疾病,可以減輕,甚至康復。

固態水粒子的作用類似針灸。中醫有“一根針能治百病”之說,但針不是藥,其實是一種物理反應。針刺進皮膚後,皮膚收縮,使堵塞紊亂的經絡被振動而重新排列有序,氣在其間變得暢通,就不會產生病痛,或使病痛消失。而當人們飲用帶有正負電排列有序的固態水粒子,也就是在堵塞的經絡附近,修建一條條通道,輔助血氣恢復流暢,以激活免疫力與人體的自愈力,從而克服自體病痛,兩者原理相同。而且,固態水粒子若采取飲用方式,則得以更易于通體運行,不針不痛,達到更加全面有效的保健功能。

作爲一個物理學者,需堅持百分之百的效果證明,因此選用了紅外綫掃瞄的熱像圖,觀察各類病患在飲用固態水粒子「經絡水」之前和十五分鐘之後改善的對比,以證實它的醫學作用。至目前止,有超過一萬張熱像圖,提供固態水粒子對健康的效果證明。此外,我還發現固態水粒子經過經絡的地方,如果脈狀有問題,就會發熱,會在熱像圖中有所顯示。其意外的收穫是間接證明中醫「經絡學」的存在,因此亦著作《經絡與固態水粒子的關係》(Meridians and Stable Water Clusters)圖說一書,公諸於世,以茲佐證。

自閉症孩子紅外線掃描圖。顏色代表溫度:白色最熱,紅色次熱,然後是黃、綠、藍,黑色最冷,而綠色是健康顏色。左圖有熱,喝了固態水一刻鐘後,右圖症狀改善。自閉症孩子紅外線掃描圖。顏色代表溫度:白色最熱,紅色次熱,然後是黃、綠、藍,黑色最冷,而綠色是健康顏色。左圖有熱,喝了固態水一刻鐘後,右圖症狀改善。

《華人》:您期望您研究的固態水粒子項目將來發展的趨向是什麼?

盧博士:最迫切的是先大力推廣應用在人的健康醫療上。例如,改善自閉症兒童的健康,甚至消滅自閉症;預防癌症在廣大地區的發生;老年人常喝,可大幅度提高健康,推延老年人的壽命,令老年人愉快生活甚至對家人有更大貢獻!

《華人》:您認爲中醫和西醫的結合是可行的嗎?按照您的設想,中醫和西醫最好的結合點是什麽?您認爲現在二者的結合走到了哪一步?您的研究如何促進和推動二者的結合?

盧博士:中西醫結合,首先是要在理論上的結合。主要靠的是量子物理、量子化學和量子生物學,或是在量子理論知道下應用在醫療人體的科學。或可稱為量子醫學,或普遍稱為“整體醫學”。我已經初步有結果了。

二、執著的科學家

《華人》:請簡單介紹一下您的個人背景?

盧博士:我原籍廣東省,出生在廣州市,父親盧朗天為中央銀行廣州分行會計科主任。八歲時,隨家人逃難移居香港,先後就讀于香江首屈一指的培正小學及中學。

《華人》:中學畢業之後呢?

盧博士:培正畢業後,我獲得俄亥俄州的丹尼生大學(Denison University)的全額獎學金,不久又轉學至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 。在這兩所大學裡,我利用時間與寒暑假,與教授、研究生們參與固體物理、核物理、粒子物理等三種實驗,頗有成績。1962年,獲得了該校罕有的榮譽學士學位獎。

盧遂顯(左一戴眼鏡者)於1980年隨海外華裔高能物理學家訪問團前往北京,受到鄧小平接見。盧遂顯(左一戴眼鏡者)於1980年隨海外華裔高能物理學家訪問團前往北京,受到鄧小平接見。

大學畢業後入研究院,進入了夢寐以求的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這所大學是物理學家的搖籃,走出包括李政道、楊振寧和崔琦等三位華裔諾貝爾物理獎的華裔得獎人物。

在芝加哥大學,除了主修的物理之外,我也對人文、哲學、社會、經濟各方面都增進了許多知識,這對我日後科學研究工作產生極大的助益。1966年芝加哥大學畢業,取得了博士學位,時年二十五歲。

《華人》: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呢?

盧博士:拿到博士學位時,英國牛津大學附近一個新建的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招聘研究員,該研究所是英國最大的加速器研究所,能產生高能的中子(沒有帶電的核子叫中子)。於是我便成為他們第一期的研究員之一。三年後,辭去工作,轉往當地的Glasgow大學任物理系任教。又三年,被澳洲墨爾本大學以優渥條件羅致。任教三年後,獲得終身教職,在那裡任教一共長達十五年。

在墨爾本大學的十五年裏,我曾經督導過六位物理博士生畢業,還完成多篇論文著作,其中《强子散射的幾何模型》(Geometrical Pictures in Hadron Collisions)一書最受科學界重視。此外,每年寒暑假,應邀到世界各國去講學,包括到中國多所科學單位做研究,發表多篇專題研究報告。在國際認可的物理與醫學專刊上發表了專業論文百餘篇,擁有三十多個專利項目。1986年,我爲墨爾本大學寫了一個核能波色子(Boson) 的專利,但學校認為茲事體大,不能接受,就把專利退還給我。後在一位企業家的支持下,就直接向政府申請專利,沒想到驚動了國防單位,幷下令封口。

於是,我放弃在澳洲的終身教職,返回美國。回美國後這項目還邀請過中外許多權威科學家支持重複演算,幷和加州理工學院合作組成一個團隊,探索了多種通訊和能量應用的高能玻色子束的概念,來證實他的理論。後來,項目在企業家背後暗中炒作下,借殼上市獲利,但卻無疾而終。當時,真讓我這位不諳生意的學者陷於錯愕與無奈之中。

《華人》:請問這不是您開始研究水的原因?研究水跟您所學的物理學專業有沒有聯繫?

盧博士:是的,正由於此,我轉變研究方向,重新拾起自1993年已經開始的研究水的奧秘,主攻固態水粒子研究。

當時我認爲,環境污染和各種食物基因的改變,已爲人類健康帶來空前未有的浩劫。如何解救人類少受醫藥之苦,應該是社會最大的課題。固態水粒子當時的科學學名叫“穩定水團”。從1993年起的四年時間裡,我和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 在內的科學家們合作,召集第一届有關固態水的國際學術會議,中外學者百餘人出席。

1997年,和時任洛杉磯加州大學的免疫系主任、腫瘤專家本杰明‧波納維達教授(Benjamin Bonavida) 將會議結果合著成一本科學教材,名爲《穩定水團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able Wate (I E ) Clusters )一書。此後,我一頭埋入水與水的基本構成相關的工作,“水”幾乎占去了全部的工作時間。由于醉心于水,因此得了個“水痴”的綽號。

《華人》:在研究固體水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或者說困難是什麽?,您是怎樣面對和克服的?

盧博士:當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經費問題;當然,多錢、多用,小錢,小用,無錢時用自己的積蓄。

《華人》:請問固體水是否是您最重要的和最後的研究項目?

盧博士:中醫的最高境界“精氣神”方面的“氣”,就是下一步必須完全解決的問題。我認為也應該定性、定量,我對研究“氣”很有興趣,已經做好了準備。

宴會邀請,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演講,圖為講前餐敘。右一為太太陳十美,左一翁虹,左二楊振寧。宴會邀請,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演講,圖為講前餐敘。右一為太太陳十美,左一翁虹,左二楊振寧。

《華人》:你的太太和家人兒女對您的研究持何種態度?她主要在哪些方面支持您的研究?

盧博士:我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的研究,特別是內人,她是全方位的支持!不辭勞苦或財務的透支。不僅支持,幾乎是鞭策著我加緊落實全面開展所有研究項目。

三、癡迷的文化人

《華人》:您是一位科學家,請問為什麼您喜歡傳統文化?

盧博士:我是個科技學人,主要受西方教育,但是從小就對中華文化極爲關注與愛護。能將西方科學融入中國文化,使二者互補互助,造福人類,是我自幼就立定的心願。

《華人》:您曾經和漢學家袁曉園女士一起主辦了“漢字現代化協會”的成立,請介紹一下協會成立的動機和發展現狀

盧博士:1972年,我與海外漢學家袁曉園女士在北京成立“漢字現代化協會”,此後八年間,我用“信息論”來研究中國方塊文字的“信息量”,用漢字“定量”跟英文比較優劣,結果是方塊漢字高出四成。我的《漢字的科學研究》一書,於1987年10月由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因此,“漢子現代化協會”最大的成就是阻止了全中國文字拉丁化。1980年,政府已經準備把全國的漢字取消,用拉丁化的漢語拼法代替,如越南一樣;袁女士和我及國內一班對文字深有感情的人在一起,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極力反對,我的責任就是用信息論批判拉丁化錯在什麽地方,而且錯多少,定量地計算出拉丁化的文字在信息論上是較劣的文字。

那個階段,我們不辭辛勞地走遍大江南北,在全國各大學巡迴演講,呼籲“反對用拉丁字母代替拼音”,“反對廢除方塊字”,最終影響大局,爲保留方塊字做出自己的貢獻。

盧遂顯博士與太太陳十美在工作室盧遂顯博士與太太陳十美在工作室

《華人》:請簡介一下您研究中文輸入法“五筆法”,和我們在國內學習的“五筆字型輸入法”有什麼異同?

盧博士:我是在七十年代發明的中文輸入“五筆法”。1982年,我以海外學人的身分,以“五筆法”發明製作第一部中文電腦打字機,帶到中國大陸生產,其當時的優勢是可作“牽引”,尤其可以“容納”各種外語(如韓語、日語) 中使用的漢字。這個發明,提升了中文打字軟件的品質。可惜當時被有心人以外藉人士不得在國內經商為由排擠,從而抄襲應用。因此至今國內的“五筆法”還是不能用來做索引Indexing的功能,從科學原理上和應用上來看,我所創立的“五筆法”還是最好的,而且比任何中文輸入法都好,可用信息論算出來的。這絕不是自唱自評。

中國經濟是起飛了,但與西方相較,文化的發展依然處于劣勢。我認爲,要用現代西方的量子論,以提升中華文化,才能使其在國際舞臺的競遂上百戰百勝。

《華人》:您最崇拜的人是誰?

盧博士:在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在我學術生涯研究的每一個科目每一個時期,都有一些不同崇拜對象。或更貼切地說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我七十歲的今天回顧,我崇拜的人也不免都有其缺點,都有不應該模仿的地方。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是誇大一點,但也是可行的!

《華人》:您認為科學家應具備什麼樣的基本素質?

盧博士:科學家最基本的素質非常簡單,就是尋求真理,並且能把真理向其他人解釋明白;同時對你所追求的真理的應用,要負道德上的責任。

《華人》:您在研究生活之外的閒暇時間怎樣度過?

盧博士:研究生活之外,我喜歡閱讀,運動,聽音樂,看電影等,普通文化人過的生活。

《華人》:您對年輕的物理學家或科學家有什麼忠告?

盧博士:年輕的物理學家和科學家要全面宏觀地觀察整個社會和科學的發展趨勢,要選擇自己能力所及的科目研究,在能創新的地方花大功夫作出成績來。

《華人》:最後一個小問題:我發現您的工作臺旁邊的墻上有一則書法作品,上面是《淮南子·原道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您挂在每天工作的地方,是巧合?或是有什麼含義嗎,以告誡自己什麼嗎?

盧博士:哈哈,挂這幅字在墻上是我內人的主意,這幅字是書法大師燕芳畏的作品,內容也符合陰陽、正負幷存人間的真理。內人以其文意自諫,也為自己常常衝動的投入各種公益事務的傻勁比擬。例如她在2009臨古稀之年,還呼籲南加華人共同來寫自己的移民史,她自己更是投入四五年的時間,日夜匪懈的主導編撰才於2014年成就逾百萬字的《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一書。然後持續至今英文版還在多位專家學者的協助下繼續勉力進行中,最快也要明年才能出版。如此算來正是用去她人生的十分之一時間在這份義工的投入上。回顧起來,不免令諸多好友讀者唏噓其得失。又蒙燕老贈此書作義助,因此內人常以恰如其文意自我解嘲,自諷、自諫亦自勵。我個人也是非常佩服她那份不畏艱辛勇於負責為人處世的風格,哈哈。(封面攝影:林 宏)

盧遂顯(右二)於2014年6月應全球華裔物理學家協會


次閱讀0 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