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樺:為中國公司輸送海外人才的高端顧問

李明樺(Howard Lee)早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洛 杉磯分校(UCLA),獲工程學士、碩士學位及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管理碩士,2000年獲美國特許金融 分析師資格,考分均爲每級頭10%的考生(共3級)。之 後,他被美國注册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選定成 爲中國的唯一代表,從2011起參與制定世界CFA考試標 準,編寫試卷。他擁有超過二十年企業運營工作經驗, 是企業併購及投資的專家,經手交易額超過300億美元。 請看他在併購及投資領域的赫赫業績:

  • IRR 收益超過30%的RMB私募股權基金創始人;
  • 太陽科技公司投資基金(隸屬“太陽微系統公司/甲骨文(美國)”)亞太地區負責人;
  • 阿爾卡特-朗訊在中國其中一個合資公司的CEO, 在任職期內使公司年增長率超過150%,及爲公司取得首 次盈利,直接年收入超過2億美元及間接收入30億美元, 曾爲Technicolor亞太地區總裁;
  • 1999年代表Xylan(NASDAQ上市)公司以20億美 元現金賣予阿爾卡特;
  • 曾投資Access360(2002年被IBM收購),在科技 産業低谷期仍獲得12倍回報;
  • 曾投資Navini Networks(2007年被Cisco收購),獲 得6倍回報;
  • 曾投資WIDCOMM, a software stack for communications SOC (2004年被Broadcom收購),獲得10倍回報;
  • 曾投資TransDimension, a mobile host controller chip company ( 2005 年被Oxford Semiconductor收購),獲得4 倍回報;
  • 2000年參與以71億美元併購Newbridge Networks。此交易使得阿爾卡特在全球ATM通信設備市場份額提升 到第一位;
  • 曾參與在2003年以1.5億美元併購TiMetra。此交易 使得阿爾卡特通過銷售此公司的産品獲得超過20億美元 的利潤。投資回報率超過10倍;
  • ...

其實,李明樺和很多海外華人有類似的背景。他在 UCLA獲得工程系本科和碩士學位後,曾經在美國政府當 了幾年工程師,但美國政府朝九晚五的工作實在無聊, 正如周星馳在電影《少林足球》中說的“做人沒夢想, 跟鹹魚有什麽區別?”所以毅然辭職到斯坦福大學攻讀 管理碩士,畢業後下海到硅谷工作,負責財務、産品經 理、企業併購及風險投資。在1999年代表公司以20億美 元現金賣予阿爾卡特後,即達到財務自由。但由於不甘 心從此打高爾夫球度日,所以主動向公司要求負責海外 業務。公司首先派李明樺到巴西負責南美洲的業務,超 額完成任務後被總部從美國調到中國負 責亞太企業業務和合資公司的CEO。李 明樺也是CFA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特許金融分析師),在連續三級的特 許金融分析師考試中都考獲全球前10%的 好成績。憑藉著優異成績和後來超過十 多年的實戰工作經驗,他被美國特許金 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選定成爲 中國的唯一代表,從2011年起參與制定 世界CFA考試標準和編寫試卷。 李明樺看到中國企業向海外行進步 伐的加大,便利用自己的專長和人脉成 立了一家專門向中國跨國公司輸送海外 華人人才的高端招聘顧問公司: 羅科仕 (www.lucasgc.com)。高端招聘(或獵 頭)聽起來是平常、普通的職業,但把 一家專業服務中國與海外高管人才的互 聯網O2O人力資源顧問公司推到新三版挂 牌上市的,却只有李明樺一個人。

李明樺是怎樣在併購和金融行業起步的

李明樺被捲入企業併購和金融有著 一個有趣的故事。在他被總部從美國調 到中國以前已經在美國矽谷工作超過十 二年。總部把他派到中國的合資企業當 CEO時,該企業欠銀行300萬美元。總部 信誓旦旦地告訴他:成功了就升職,失 敗了放心回來。及到了中國才知道,總 公司拒絕任何形式的資金補充,而催債 的銀行家成了他到中國以後需要見面的 第一個人。李明樺誠懇地與銀行家交流 了公司現狀,說服銀行給自己一年的時 間。會後,他迅速地跟中方溝通,得知中方要求是不要 有員工下崗,而外方的要求是不再虧損。後來李明樺進 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擬定新戰略,同時和有關員工重新 擬定了再就業協議:公司支持工人自己成立公司,並將 所有合同外包給他們。一下子,窮勞力成了資本家,原 本需要十個工人完成的工作,只要三個就完成得又快又 好。在短短的一年內,公司賺到了遠超過欠款數額的利 潤。當李明樺到銀行去還錢的時候,銀行家不但拒絕接 受還款,還主動要求借給他更多的錢,支持他去做更大 的生意!

回憶這段往事,李明樺滿臉的苦笑:“他們用我欠 他們的錢做要挾,要我接受更多的錢。所以,所有的銀 行都是有太陽的時候願意給你一把傘遮陽,一旦下雨馬 上就收回去。只分享你的陽光,不接受你的雨淋。”這 個案例是經典的公司、職工雙贏結局,被當成再就業的成功案例刊載在著名的《CEO/CIO》雜誌上。

李明樺是如何做好人才顧問的

問起他爲什麽從一個交易額併購超過300億美元的企 業併購及投資專家轉行做人才顧問,他的回答很清晰: 中國在大踏步地超越地域限制,想要穩住每一個脚印, 都必須精準地找到能够穩住步伐的人才。反過來,這些 想要成爲和已成為海外精英華人的人才也必須找到適合 自己發展的公司。無論是公司選錯了人才,還是人才選 錯了公司,都會對國家和個人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人才顧問聽起來很簡單,其實非常複雜。在對市場 精準地把控下,李明樺挑梁成立了自己的人才資源咨詢 公司,取名“羅科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ucas GC Limited), 總部位於北京,目前有超過56名員工,在廣州、 呼和浩特、香港、芝加哥、洛杉磯、馬德里、首爾、臺 北均設有辦公室,金融、高科技、醫藥和文化娛樂是羅 科仕最擅長的行業。羅科仕的顧問有數十年在美國、歐 洲和亞洲的行業經驗和成功案例,在加入獵頭行業前有 一定的行業工作經驗。通過對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認知和 專業網絡資源,羅科仕扮演中國企業“走出去”和 引入 外國資源的橋梁。

筆者在採訪中,被羅科仕的客戶名單嚇了一跳,裏 面有阿里巴巴集團、萬達集團、華爲、奇虎360、平安集 團……。看到我的表情,李先生笑了。他告訴我很多人 才顧問公司的名片上都印著這些聳人聽聞的名字。但如果您是一個下决心想要回國發展的雙語人才,行動前一 定要慎重考慮,避免不小心陷入騙局。他提醒以下幾種 情況一定要注意:

  • 目前中國獵頭行業比較浮躁。大部分的所謂獵頭 公司都不甚專業,其顧問都是二十來歲比較年輕的從業 人員。他們大多數沒有海外經驗,就算有,也只是一兩 年留學經驗,根本沒有在海外主流公司工作過。他們不 知道海外華人關注的要點和回國就業所面對的挑戰。問 他們有關工作崗位的資料例如彙報對象、崗位KPI、客 戶公司文化等等一問三不知。他們只關心候選人會不會 接“offer”,儘量忽悠候選人跳槽,然後拿到他們的提 成。至於候選人回國以後所面對的問題,他們就不管 了,十分不負責任。
  • 一些顧問會說“我們的客戶是BAT(百度、阿里、 騰訊),實力沒問題”。請注意:公司實力是沒問題,但 是公司文化跟候選人匹配嗎?你負責的項目在公司是達 到戰略層面嗎?Hiring Manager的性格和管理方式候選人 能够接受嗎?
  • 一些公司甚至忽悠候選人帶技術入股,加入一些根 本不靠譜的公司。其實公司根本沒錢,只是利用候選人 的技術去忽悠投資人。
  • 更糟糕的是一些顧問把好處誇大,什麽都答應,什 麽都說沒問題,目的是先把候選人忽悠到崗,到時候“ 米已成炊“,慢慢逼候選人接受事實。
  • 有一些根本是騙子公司,向候選人收費。可以負責 任的說絕大部分向候選人要錢的都是騙子公司。正規公 司是代表企業招人,付費方是企業,絕不會是候選人。

什麼樣的跨國人才最需要

問到跨國人才需要哪些經驗和技術的時候,李明 樺的回答更加出乎我的意料:“交流能力,交流能力是 第一。如果海歸說不清楚自己的技術和要實施的管理方 法,中國企業如何才能接受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呢?這種 交流,不是簡簡單單的口語表達,而是嚴格遵守‘中國 模式’。第二個要點,是融入企業文化。任何人才都是 企業的一根螺絲釘,如果螺絲跟螺扣不吻合,人才是絕 對無法融入企業的。最最最重要的,也是幾乎每一個歸 國華僑都會犯的錯誤:不尊重‘土鱉’(對當地人才的 戲稱)。要知道,這些‘土鱉’是在過去二十年裏支撑 中國經濟騰飛的頂梁柱。他們的管理方法不如海歸先 進,他們的管理視角不如海歸高遠,但他們摸爬滾打, 有著海歸無以項背的實戰經驗。如果海歸不尊重土鱉, 那麽你肯定無法在中國企業中生存。要知道,歸根結底,那是一家中國企業,入鄉隨俗是成敗的關鍵。”

李明樺指出,中國的競爭比美國更厲害。阿里、 騰訊、百度之間的厮殺已經進入白熱化。他們繼續需要 大量應用人才、半導體人才。中國公司錢够多、動作又 快,只要有前瞻性,立即就會批准海歸們的建議,而且 資金迅速到位。這樣的效率連高通都比不了。美國公司 的預算太細、太嚴、太多的條條框框。一定要研究清楚 利潤才會出手。而等利潤研究清楚之後,時機已經過去 了。三、五個月,對高科技研發來說就是生死的分界 綫。

中國人應該回國去幫助祖國,幫助中國企業提升他 們的競爭力。看看日本、韓國的發展,沒有從美國帶回 去的科技、經驗和管理方法,沒有對美國科技、經驗、 管理方法的超 越,哪里會有 今天?在中國 的工資肯定是 要比美國高 的,前五年也 許稍微低一 點,但只要公 司看到了你的 價值,就絕不 會以國家保密 法等爲理由把 你當成候選的 備胎。

中國企 業需要海外精 英。從中海油 帶頭跨出國門 的第一天到現 在十年的時間 裏,國家資本 遭到巨大的損 失,都是因爲 沒有從內到外瞭解國際慣例的人才。即使在今天,我們 的企業家們依舊遭受著西班牙失敗、澳大利亞失敗、美 國失敗。跨國失敗少則過億,多則整個公司都會垮掉。 日本迷信收購純美國團隊,標榜以夷制夷,結果折戟沉 沙,二十年都沒能重振雄風,反而每況愈下。如今,中 國的海外軍團面臨著同樣的挑戰。中國跨國公司需要海 外華人精英的幫助,他們在召喚著人才的歸來,他們求 賢若渴。

“我就是橋梁。一邊連著中國公司的海外夢,一邊 連著海外華人的中國夢。”李明樺希望利用自身和很多 海外華人類似的背景,以及在中國的經歷,幫助海外華 人少走彎路,加入中國有實力的公司,發揮其所長,同 時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舞臺的競爭力,達到雙贏效果。


次閱讀0 条評論